少時在家鄉看潮劇,每當扮奸臣的花臉一出臺,總要吼上一句:“人不作惡無人怕,火不燒山地不肥。”坊間偶有流氓惡棍作威橫行,老人們總要告誡後輩,這些惡人棺材背在身上無惡不作,千萬別惹他;穿鞋的怕光腳的,好人怕惡人,惡人有優惡感,這是我兒時對惡人的第一感觀。讀書時讀到“欺善怕惡”的至理名言;走上社會出來謀生,更體會到一幕幕阿諛強者,欺淩弱者,欺軟怕硬,欺善怕惡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弱肉強食的活生生現實。
曾在一家公司工作,老闆對那些忠厚老實、溫和柔順、埋頭幹活的人常常訓斥指責,想罵就罵,不留情面。而對個別脾氣暴躁,敢當面頂撞甚至拍桌叫罵的人,卻從來就是和顏悅色,客氣有加,有時還主動討好。有不平者問,貴為老闆為何欺善怕惡?老闆卻振振有詞地說:“不必和這些惡人計較。”
曾讀過一個有趣的寓言,有一惡人過河,因橋被水沖走,便將廟裏的木雕神像扛來做橋,墊腳而過。被一位善士所見,不禁直喊:罪過!罪過!怎可如此褻瀆神像!於是趕快把神像送回寺院,並且供以香花、水果。這時神像卻開口要求善士添油香,善士質問道:“惡人毀壞你,你不責怪他;我保護你,你怎可反而要我添油香呢?”
神尚如此,況夫人乎?
其實,欺善怕惡是人之常情,也是很普遍的現象。許多人常常會將對惡者的恐懼和憤怒發洩到比自己更軟弱的人身上,最常見的就是丈夫在外面受了氣,回家對老婆孩子發火,當官的在上司面前挨了訓,回來把自己的下屬臭罵一頓。凡人都怕“惡”,都不想去惹惡生非,對惡人惡事惡勢往往採取退讓的態度,作惡生威也就這樣成了世風時尚。
兒時母親總對我說:“做人老實總久在”,意思就是說,做人本份老實將會永遠平安無恙。長大了,才感受到現實與母親的良好願望相差甚遠。為人老實和善,循規蹈矩、謹小慎微,固然活得平平淡淡,但未必就能過得安寧自在你老實本份、與人為善,人家卻往往當你懦弱可欺,你不惹事事卻要來惹你,俗話說,“好馬任人騎,好人任人欺。”老人常吃虧這且不說,因為老實而常招欺淩這卻讓人受不了。比如,在單位你老實,每天都主動早到打水搞衛生,習慣成自然,哪天辦公室沒水喝或出現髒亂差,同事就會找你怪你,你要為你的老實付出代價。再說在深圳開車,你原本是老實人規矩開車,禮讓別人,但你讓了第一輛馬上就會有第二輛第三輛車向你擠迫過來,擠得你動彈不得,擠得你從此再也不敢讓人。你想,你讓人誰讓你?除非你不想走。兩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聽從儒家聖人的教導,以克已、忍讓、溫順乃至無為、無知認作“禮”和“善”,其實這種把消滅人的生命力作為“善”,實際是做不到也是不可能的,是一種偽善,這種以壓制自己來表示對別人的善,實在是在對自己的惡,只會引來別人更大的淩辱。不論什麼時候,強惡者永遠是橫行霸道,旁若無人;善弱者則永遠在強惡者的欺壓之下,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別說受侵受辱,有時甚至連命都不保。
我們看《動物世界》,當兇惡的猛獸撲食山羊小鹿之類弱者時,要是遇到反抗,再猛的野獸也會遲疑地停下來,有的還會中途放棄。人也是這樣,面對強者的欺淩,弱者如果有與之一搏甚至與之共亡的決心和意志,強者往往會顧及本身的安全而暫停或知難而退。弱者的力量和意志的展示,對侵犯者有一定的威懾作用。所以,我們做人做事要講良心要老實,但對人對事卻不能太老實,因為你面對的老實人實在太少,適度地表現你的“惡”,當然我們的“惡”不是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讓人知道,你是不接受別人的傷害,甚至有能力反傷害。這正如國家的展示武力一樣意義重大,起到一種警誡的作用。先賢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弱者也要有弱者之惡,否則將會死無葬身之地。善良之輩,當你遭到“惡”的欺侮時,你可以不還之以惡,但你絕對不可以顯露出你的軟弱和無能,要不你將會遭受更大的侵淩。事實上,欺善怕惡的人大都是色厲內荏,缺乏自信地心虛,靠“惡”的表現來彰顯自己的“強大”和存在,其實內心是虛弱的,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所以,我們不應該也沒必要怕別人的“惡”,同時你也不必太在意有“惡”的存在,我們的“惡”不是要去欺侮別人而要最大限度去顯示自己的力量,是一種保護自己的生存之道,它讓你減少或暫緩受到傷害,讓你有更大的生存空間。“惡”固然沒有“善”可人動聽,容易讓人感動,問題是“動聽”能當飯吃?“感動”能使你不受欺淩?從這種意義上說,對自己我們似乎不應完全“嫉惡如仇”了。
當然,我們應該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天理昭昭,法網恢恢,窮兇極惡,無惡不作,作惡多端,罪惡累累的惡人雖能逞一時之強,稱一時的雄,得一時之益,但最終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