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靠報紙吃飯的人,寫下這個題目,確實有點不想要飯碗之虞。但不看報紙,不是我斗膽說的,而是臺灣《中國時報》社長黃肇松親口講的故事。
前年到臺灣,《中國時報》社長黃肇松接待我們,席間講了一個故事,最近他們的報紙改版,回家問太太感覺如何,太太告訴他:“我已經好久不看報紙了。”他詫異:“怎麼啦?”太太淡然說:“你的報紙有什麼看頭?今天發生的事要第二天才看到,我坐在家裏打開電視,上午發生的事情中午就知道,還有聲有畫,你說還看報紙幹嘛?”黃社長頗有感觸地說,現在電視、電臺、電子網路發達,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不喜歡看報紙了,他們想得到的資訊,大都是從電腦網路、電視廣播上來的,這比報紙要來得更加快捷、更方便。我們傳統的辦報模式看來恐怕快不行了。
面對這位資深老報人的感慨,除了幾分無奈外,大家都有一個同感:報紙要應對電子網路時代,必須要有更多新聞背後的東西。
其實,在內地在香港也不例外,傳統報業受到多元化的新資訊網絡衝擊,不少報紙銷量連年下跌,經營越來越艱難,情況與其它先進國家及地方無異。許多報紙每天都要與電子媒體作比較,做新聞的宗旨是人有我有,人多我更多,且挖盡心思,不斷增加內容及版面,甚至每天出紙過百版。這樣,雖搶盡了電視電臺已經即日報導過的新聞,讀者今天看的,與昨天電視看的電臺聽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其實也沒有什麼作用,但幾乎所有報紙還是這樣天天爭著去幹,以至了無新意,讀者不斷流失,發行不斷下降。
報紙出現危機,並非單是黃肇松社長的杞人憂天,就連媒體巨鱷默多克也預計報紙的前景不妙,他認為報紙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更有甚者,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的教授菲利普·邁爾預測:“如果現在報紙讀者的發展趨勢持續不明朗,到2044年10月,最後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可能沒人會把邁爾的話當真,但許多人都知道,特別是我們這些辦報人更明白,報紙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和挑戰。據美國報業協會統計,美國主要報紙2005年日平均發行量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2.6%,這種“陰跌”已持續多年。更令人憂慮的是,年輕一代對報紙的興趣正在下降,不看報或少看報的人越來越多。美國是這樣,在中國的城市裏又何嘗不是這樣?
與報紙相比,電子網路媒體確實有許多優勢,只要手指一動,就能獲得大量的資訊服務,看到許多精彩的畫面,讓人感受到熱烈和快捷。作為作者,這裏你剛敲完稿子,那裏就已經發表出去。它不像報紙一樣一天才出一次,而是一有新消息立即上網發佈;報紙在新聞報導上篇幅有限,而電子網路通過鏈接功能,可以馬上查到事件的背景資料及相關報導。這些都是傳統報紙無法比擬的。網路媒體正是因其內容豐富、使用方便快捷而吸引著大量的讀者。
好多人不看報了,報紙是不是行將消失,我們這些報紙佬面臨失業?中國人民大學的喻國明教授認為,在我國報紙還將會長時間生存下去,因為我國的教育水準很不平衡,在窮苦的山區及偏遠的鄉村,掃盲還是一個大問題,很多地方連電話都不通,遑論普及電腦上網?再說一份報紙一般在1元以內,便於攜帶,隨購隨讀隨棄,方便閱讀和攜帶。而電子網路媒體的閱讀,必須擁有電腦並安坐在電腦前,還要支付上網費,且不說尚有不少人還沒有這個條件,就是有,相信也有不少人不願改變閱讀習慣而放棄傳統報紙。默多克也表示,“在未來許多許多年”,傳統印刷媒體和互聯網將共存,好的報紙和雜誌總是有市場的。看來一時半載還不用下崗,報紙佬心裏好些欣慰。
是啊,想當年照相機發明了,很多人預言畫家要失業,因為那時人們留下影像要靠畫家去畫。而今天的世界,畫家與相機並存,但留下的是真正的畫家,是藝術家。照相術帶來的不是“畫家”的消亡,而是“畫匠”的消失。同樣電子傳媒帶來的也不可能是報紙的全部消亡,而是作為“畫匠”的報紙消失,真正有生命力受人歡迎的報紙將會像藝術品一樣被讀者保存下來,就像今天的畫家。
不過,報紙要想畫家一樣生存下去並能賺大錢,辦報人就必須要有新的作為。2001年赴南京參加首屆世界華文傳媒體論壇,與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阮次山先生鄰座,談起平面媒體與廣電媒體的優劣勢互比,我贊他那清談式的深度新聞專題分析很受觀眾歡迎。阮先生說,對新聞的綜合性深度分析報導,是報紙的傳統優勢,在電視和網路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報紙傳統新聞報導形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揚長避短,在報導新聞事件本身應儘量引向縱深,以新聞綜述分析和評論吸引讀者。
在外國傳統報紙早已啟動應變,力求擺脫既有的辦報模式,開拓與電子媒體及網路不一樣的新聞報導路線,提供更多知識型的新聞分析及穿透事態的專題報導,去增加讀者的閱讀價值。這種應變,並非擴大新聞報導的量,而是轉向新聞報導的質,向縱深發展下去,建立不同的風格,以吸引讀者鎖定讀者群。報紙不單要傳遞豐富的新聞資訊,還要對新聞作各種資訊的補充,提供新聞事件的背景,挖掘並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使報紙融新聞性、知識性、歷史性、風貌性、資訊性、服務性和綜合性於一體,不斷提高報紙的可讀性、耐讀性,從而抓住讀者,留住讀者。
沒人看報紙是辦報人的悲哀,但要使人看報,使更多的人將報紙繼續看下去,報紙佬就不能不與時俱進,拿出一些新東西來,讓報紙在新的時代以新的生命不斷生存發展下去。
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