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國民漫畫家豐子愷離世前一個月實況
來源:橙新聞    2019-03-06 11:09
豐子愷的畫作廣為人知,在充滿童趣的獨特筆觸下,盡是濃濃的人情味和生命力。
豐子愷與幼女豐一吟合譯書籍。 圖:三聯書店

【識港網訊】豐子愷的畫作廣為人知,在充滿童趣的獨特筆觸下,盡是濃濃的人情味和生命力。

孩子,是豐子愷漫畫中的一個主要及重要題材。豐子愷愛孩子,是眾所周知的,他的許多漫畫作品便其子女作描繪對象。

豐子愷有七個子女,在晚年時,幼女豐一吟經常侍奉在側,對於當時豐子愷的生活與心境,可說是最了解的人。豐子愷患癌症而去世,家人得知消息時,已無法可醫。豐一吟對於其後知後覺感到後悔不已。

1934年,豐子愷在緣緣堂廊下讀書。 圖:三聯書店

爸爸長期坐在桌前,別說外出了,連房間也不大走動,對健康肯定是不利的。癌症的病魔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侵襲他,但1975年回鄉時,癌症肯定已有發展。可憐的爸爸,我怎麼全然沒有察覺啊,以為你只是年老體弱。那一年,爸爸虛齡七十八歲。我現在已將跨進八十歲,還在忙這忙那,天天出去走動。我對健康的無知貽害了爸爸,我們應該堅持讓他按時拍片檢查的。現在想來,真是遺恨無窮!

豐子愷於1975年9月15日離去,豐一吟從這一年的8月初寫起,記述她和父親最後相處的日子。

這一年的8月初,有一天吃晚飯時,我們發現爸爸用筷子挾菜竟挾不住,最後幾口是我餵給他吃的。一量體溫,38度6 !右手指不靈活,逐漸發展到右腕也不靈活,又發展到右肘乃至右肩都不靈活。

爸爸的公費醫療已從高級的醫院降到一般的醫院。我們幾次陪爸爸去看病,醫生雖然也作了X光透視,卻沒有發現腫瘤,只說「有肺結核老疤」。驗血,白細胞6000。醫生診斷為「感冒」。

1937年春,豐子愷在緣緣堂二樓書房。 圖:三聯書店

8月15日,杭州傳來了滿娘去世的消息。這對爸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病體奄奄,躺在那張腿也伸不直的小牀上,不斷地遵醫囑服藥,等待「感冒」痊癒。

忽然有一天,掛在他身旁牆壁上的馬一浮先生書寫的對聯「星河界裡星河轉 日月樓中日月長」掉了一聯下來,落在爸爸身上。我趕緊去收取。展開一看,竟是下聯「日月樓中日月長」!我心裡咯噔一下。怎麼那麼巧!難道是壞的預兆?我盡量在心中把這現象斥之為迷信,而且當時對誰也沒說。

就這樣一直拖到了8月29日的傍晚。秋姐陪了她的朋友丁訓傑醫生來到日月樓上給爸爸看病。丁醫生了解了種種情況後,主張趕快送醫院。醫生走後,我們立刻行動。好容易叫到了一輛汽車,但怎麼把爸爸弄下樓去呢?這時家裡沒一個男人,時間刻不容緩,就由我背了爸爸下樓。爸爸已是那麼瘦,我並不覺得吃力。

那個時期,公費醫療規定在哪裡,就不能到別的醫院去以公費看病。所以還是送到大華醫院看急診。醫院裡人滿為患,爸爸連觀察室也進不了,只能睡在走廊裡的「加牀」上。晚上由我留下來陪夜。

1975年豐子愷最後一次回故鄉。 圖:三聯書店

當晚,豐子愷和豐一吟一夜未眠,父親對幺女講了許多話。

這是一個不眠之夜。爸爸要我扶他起來,讓我坐到牀頭,他靠在我身上。媽媽曾講給我聽,說我祖母病危時,就是這樣靠在人身上。爸媽都充當過靠墊。莫非爸爸病危了?唉,我怎麼盡想些不祥之兆!

爸爸和我聊天,他斷斷續續地輕聲地說了很多話:

「你知道嗎?胡治均告訴我說,都是江青無法無天,還說……這班人哪……哼,看你橫行到幾時!」

1957年豐子愷與家人合照。 圖:三聯書店

爸爸雖然說得很輕,我卻聽得很清楚,因為兩個人的頭是挨在一起的。忽然他感慨地說:

「我們這一代兄弟姊妹中要數你滿娘壽最長了。她活了八十五歲。」

我覺得這是更不好的兆頭,顯然病人自己覺得活不長了。我連忙安慰他:

「爸爸,你會更長壽!」

「我麼?……唉!……我真想看到這班人的下場,可是我這病……」

「你會好的!上次透視結果不是說你沒事嗎?」

爸爸的身子抖動了。他試圖擦眼淚,但忘了自己的右臂已不聽使喚。我屏住自己的眼淚,連忙替他擦。

爸爸似乎平靜下去。過一會兒,他忽然輕聲地吟誦起陸游的詩《示兒》來:「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爸爸,你……」這回輪着我的身子抖動了。

「我們談點別的吧!」爸爸顯然不喜歡讓這種悲傷的情緒持續太久,突然轉變了話題:

總理周恩來與豐子愷於政協會議上握手。 圖:三聯書店

「我永遠也忘不了去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時周總理同我握手的情景。周總理說:『啊,老漫畫家,久仰久仰。』……他問了我的年齡,原來我們是同年。……他關心我為甚麼不帶了老伴一起到北京來。他關照我說,下次要帶來。……周總理記性真好。第二次我帶了你媽媽去北京時,周總理見了面就問我:『老伴帶來了嗎?」……還有一次,周總理來上海,一看見我就問我近來畫得多嗎?……問長問短……真親切……」

接着,他無限懷念地補說一句:

「不知道周總理現在身體怎麼樣了……」

爸爸的身子又抖動起來。

他似乎預料到自己不久就要失去講話能力,這天晚上,話講得特別多。

豐子愷與豐一吟在緣緣堂花壇上。 圖:三聯書店

豐子愷愛他的孩子,孩子也深愛着這位父親,豐子愷留院期間,豐一吟和親友輪流「值班」,每位值班者都會及時記錄每一次檢查、治療、服藥和病人一舉一動等情況,以便接班人了解。這些記錄資料共有兩小冊,在2006年,豐一吟將之捐贈父親故鄉桐鄉檔案館。

在豐子愷離世前,幼子豐新枚也從石家莊趕至。

在9月4日的侍病日記上,他寫着:「爸爸說自己『東想西想睏勿着(即睡不着)』,新枚問他想甚麼,他說想詩詞,想「黃鶯久住似相識,欲別頻啼三兩聲」以及秦少游詞。那時爸爸離去世已只有十一天,還牽掛着詩詞,難怪他晚年曾對新枚說,他死後只有詩詞捨不得拋棄。

1962年,一眾孩子爭看外公豐子愷寫生。 圖:三聯書店

病魔已深入骨髓,豐子愷仍不忘交付其作品予信任的人。在他離去前,及時把從1970年開始翻譯三個著名的日本物語──《竹取物語》、《落窪物語》、《伊勢物語》──交給幼子豐新枚。

在爸爸很難把話說清楚時,也沒忘記要把自己在「地下活動」時譯出的由他親自包好的三篇「物語」交新枚保存。爸爸做了一下手勢,表示一包東西,再指指新枚。我馬上領會了。因為他在健康時已提到過這三篇譯作要交新枚保存。就像那套彩色精品風景人物畫一樣,他認為交新枚保存在石家莊比放在自己身邊安全。他深信這些作品有朝一日會與讀者見面。

爸爸病情日漸惡化。我看出他似乎心中有話不能表達,便反覆地問他,但爸爸已經發不出聲音了。新枚想了想,找出一本練習本,我給爸爸遞上一支圓珠筆。爸爸下意識地把筆握住,在本子上畫下了一些不成方圓的圖形,成為他留給世人的絕筆。

1963年,豐子愷與貓在日月樓。 圖:三聯書店

豐一吟將其父親的這些晚年事跡,盡收在《爸爸豐子愷》一書內,於書前的〈序言〉,她這樣寫道:「寫這本傳記一定要把自己記得的事一點不漏地寫下來。否則就會隨着我的身軀進入黃泉。不能讓後人知道,豈不可惜!」「正因為如此,有關父親晚年的事我多寫了一些,因為那時的某些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啊!一吐為快,從此我不必再提這傷心的往事了。」

豐子愷已然離去,豐一吟則相信父親只是「暫時脫離人世」,到了雲開日出時,他會重新來到讀者身邊。

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文節錄自豐一吟所著的第三本豐子愷傳記《爸爸豐子愷》,書中實錄作者親身經歷,並走訪父親生前好友,以質樸與真摯的筆觸還原了現實生活中的豐子愷,呈現出真實動人的生活細節。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3/05/010111463.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