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問題由來已久,積重難返。香港樓價高企,市民整體上居住面積細小,更有大約百分之三的人口住在劏房,生活環境惡劣。香港房屋問題不只是民生問題,長期解決不了,會演變成是政治問題。
近一年來,中央多次提出要解決香港的住房問題,而且提出的內容愈來愈細緻和清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出,香港未來不會再有籠屋、劏房,年輕人可以告別「住房難」的問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十一國慶前夕探訪旺角基層住戶,包括「籠屋」單位。以上都顯示中央對香港房屋問題的關注和關心。
特首林鄭月娥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展示了建設新界北都會區的宏圖,同時,「明日大嶼」下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也將繼續推動。施政報告提出以新思維解決沈積已久的經濟民生大難題的思路,展現特區政府銳意推動創科、解決住屋問題的雄心。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落實?新界北都會區的宏圖吸引了各界眼光,同時也再次印證香港並不缺地,缺的是解決問題的政治決心。迄今香港土地新政未見大變,香港何時能告別劏房的時間表,政府也未能列出。很明顯,特區政府在土地供應上還沒有徹底改變思維,很大程度上仍需繼續依靠地產商的「積極性」。
依特區政府規劃,「明日大嶼」下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最早需在二〇二六年才能展開工程,遠水解不了近渴。新界北都會區也是一項中長期規劃,具體如何推展,仍是白紙一張。
圍繞新界北、涉及香港近三分一土地的大型規劃,早於八十年代就有雛形,其過程一波三折,停滯不前,主要是遭到泛民議員與激進團體強烈反對,現在阻力已大大減少,政府應加速前進,盡快制定具體時間表、細化措施、落實建設。
相對新界北都會區的宏圖,「明日大嶼」計劃的吸引力差一大截,爭議性更大。政府預定明年交出「明日大嶼」計劃初步方案,工程可能涉資6000億港元以上,會對特區政府財政構成極大壓力。「明日大嶼」計劃遠離深圳,而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則將助力深港深度融合發展。現階段,政府宜全力發展北部都會區,暫擱「明日大嶼」計劃。
有效解決民生、特別是房屋問題,特區政府除了需要政治決心之外,還必須清除自設的行政障礙,不再被官僚程序自綁手腳,提高施政效率。具體而言,發展局應致力壓縮土地開發流程,目前有五條涉及土地的條例,須儘快修訂,拆牆鬆綁,這樣才能讓加快土地和房屋供應真正落實。過去,反對派是土地短缺問題的根源,香港房屋全球最昂貴,根本原因在於政治而非經濟。現在反對派已基本不存在,特區政府再無藉口可以拖延解夬。
本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