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證券時報》以「SPAC上市競爭升溫 香港優勢得天獨厚」為題發文,指香港為極好的試驗田,雖然在推出SPAC方面較新加坡步調稍晚,但如果香港監管部門能在未來適時推出SPAC上市制度,預計會「後發先至」。以下為文章全文:
美國SPAC持續火熱,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SPAC,港交所也有望於第三季度就引入SPAC進入諮詢階段,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正在SPAC賽道上展開新的競爭。
毫無疑問,SPAC上市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取得了成功。這兩年,不論是在上市公司數量,還是上市公司質量,SPAC上市已經開始和傳統上市模式取得平起平坐的成績。但美國證券監管機構仍對這一新型模式,以及投資者的熱情抱有極高的警惕。今年上任的美國證監會(SEC)主席加里·蓋斯勒已多次提示SPAC上市的風險。就在9月14日,蓋斯勒再一次對外表示, SEC正在考慮要求SPAC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希望投資者更多注意到其中的風險。
其他引入該制度的國家則明顯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比如韓國,雖然早在12年前就開始引入SPAC上市制度,但上市公司數量未現明顯增加。即使近兩年韓國股市屢創新高也沒有吸引到更多國內企業採用該模式上市,更別說韓國國外的企業。
新交所新推出的SPAC上市制度,並沒有和美國有本質區別,只是在某些標準上有些差異。但多位業內人士都不太看好其發展前景。因為上市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是市場要有足夠多的上市資源,或者能吸引到更多上市資源。顯然,新交所去年10個IPO數量,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新交所想通過SPAC吸引中國企業上市,更是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但考慮到新加坡的區位優勢,發掘東南亞國家快速增長的中小企業資源,可能是新交所更現實的選擇。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對SPAC的關注,則引發了內地證券市場是否需要這一新型上市模式的討論。有觀點認為,此類新型上市模式對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方面會帶來新問題。在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之前,對SPAC進一步跟蹤和研究的熱度都將持續下去。
香港顯然是一個極好的試驗田。作為全球的金融中心,香港在上市制度和投資者保護方面都已和國際市場接軌。在中央大力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中概股持續回流的大背景下,港交所對內地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吸引力都達到新高。港交所近年的制度改革,包括未盈利企業上市、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等,都顯示了香港監管機構和交易所在提升自身競爭力方面的努力,並獲得了市場的好評。此外,《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近期正式發布。假以時日,前海有望為港交所提供足夠多的後備上市企業。
雖然在推出SPAC方面較新加坡步調稍晚,但如果香港監管部門能在未來適時推出SPAC上市制度,預計會「後發先至」,聚集更多的金融資源,並吸引更多的中資企業赴港上市,香港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原文鏈接: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1/09/16/content_129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