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集思港議】各行各業應多諗計谷針
作者:李哲   來源:香港商報    2021-05-26 16:32
可惜,香港社會卻有種阻力,訴諸經濟誘因更存在道德風險,這大大窒礙了本地接種進度。林鄭直言由政府推出或得不償失,某程度是個既無奈又準確的判斷。

全球各地都在想方設法谷針,香港亦不例外。谷針方法可以很多,其中以經濟誘因鼓勵接種,譬如現金和實物之類,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這由私營機構或僱主提出較佳,政府出手則可能有反效果;她並指當局誘因在於政策方面,包括提供充足疫苗及方便接種等,預告下階段考慮讓公務員接種後享有假期,及要求一些職業定期檢測,接種疫苗後則可豁免透過疫苗實現群體免疫,是人類走出疫困必由之路;引入誘因提高接種率,所謂谷針是箇中應有之義。以美國為例,由當局派發現金、舉行百萬美元大抽獎,到送啤酒、送薯條、送賽事門券等,谷針招數堪稱花樣百出。可惜,香港社會卻有種阻力,訴諸經濟誘因更存在道德風險,這大大窒礙了本地接種進度。林鄭直言由政府推出或得不償失,某程度是個既無奈又準確的判斷。

辦法總比困難多,谷針既關係經濟社會運作能否早日復常,各行各業又豈不應該出一分力,共同推高香港疫苗接種率?的確,種種抗疫措施得以放寬,繼而可跟內地及其他地方恢復通關,社會各界豈不樂見其成?抗疫斷非僅僅政府之事,而是全香港的眾人之事,護己護人、為人為己,大家都應諗計谷針。愈多人打針,經濟社會愈能受惠,形成良性循環令整個社會得益。如果所有界別都主動積極谷針,疫苗接種工作必然事半功倍。參考世界各地做法,商界既可自設誘因,向已打針的顧客提供優惠,其他界別亦可為已接種者提供更大自由及利便,如效法公務員引入打針假期等,而多間大學亦已制訂先打針、後返學的做法。

縱然政府不宜派錢谷針,但不代表當局再無角色。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強調,政府要做好「促成者」和「推廣者」功能,相關身份便完全適用於引導谷針。事實上,為了振興疫下消費,旅發局便與零售餐飲業和旅遊業聯手推出「賞你遊香港」活動,日前剛推出第二輪,而商經局亦正跟郵輪營辦商商討「公海遊」,容許已接種疫苗的市民參與「海上Staycation」;凡此種種,正是「促成者」和「推廣者」的最佳體現。全港一齊諗計,並由政府牽頭或統籌,肯定勝過各行各業各自出招。趁下月父親節,以至兩個月後的暑假,發起一場谷針推廣大活動,強調已打針者可以安心聚餐、玩樂,以至得享各式優惠或更大自由,相信有助提振香港的接種氛圍與意欲。除需求面外,於「服務提供者」和「監管者」層面,政府一方面要繼續把關和做好現行兩種疫苗的接種工作,另一方面亦可研究從供應面入手,為市民爭取更多疫苗選擇,以回應坊間對疫苗安全性的疑慮。

香港目前的谷針誘因不少,已接種者可於食肆最多八人一枱,可到院舍探訪,由本地到回港的檢疫安排皆可縮短甚至豁免,而即將實施的政策,除上文提到的公務員打針假期等,接種疫苗還勢成出遊返港要求──除非市民不再出外旅行,否則必先接種疫苗。展望未來,隨著谷針誘因愈增愈多,包括可引入的國際經驗愈來愈多,只要措施有效落實、各界積極配合,必有利香港盡快走出疫情。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