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建黨百年】《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建黨百年信仰之路
來源:新華社    2021-03-17 12:01
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石魯的《轉戰陜北》、程十發的《歌唱祖國的春天》、傅抱石與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幾代藝術家緊跟時代步伐留下的美術經典作品中,再現了中國共産黨10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正在熱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集特別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是主流媒體中第一檔開播的反映中國共産黨百年徵程的專題節目。節目通過美術經典,展現中國共産黨從紅船啟航到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徵程,訴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動人故事,播出之後反響熱烈,引發現象級傳播,總臺的跨媒體用戶總觸達人次達3.38億,掀起一股“紅色經典熱”。

【識港網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石魯的《轉戰陜北》、程十發的《歌唱祖國的春天》、傅抱石與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幾代藝術家緊跟時代步伐留下的美術經典作品中,再現了中國共産黨10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正在熱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集特別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是主流媒體中第一檔開播的反映中國共産黨百年徵程的專題節目。節目通過美術經典,展現中國共産黨從紅船啟航到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徵程,訴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動人故事,播出之後反響熱烈,引發現象級傳播,總臺的跨媒體用戶總觸達人次達3.38億,掀起一股“紅色經典熱”。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相關創作座談會上,眾多國內著名畫家、權威黨史專家對節目給予高度評價。節目總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指出,節目在作品選取上注重經典性和時代性,尊重藝術家的獨特構思,對美術經典的二次創作讓作品的意義得到了提高和升華,尤其是表達上的多重時代語境和編排上的立體時空交織令人耳目一新,為之振奮。

  黨史之實與藝術之美交相輝映,為百年信仰之路留下精神圖譜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每集只有短短15分鐘,知識“幹貨”滿滿當當。它所選取的美術經典其實很多早已家喻戶曉,但人們或許並不知道,這些作品如同歷史之鏡,照見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走過的苦難輝煌,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性之美。以畫為體,以史為魂,經典美術作品與黨史經典事件相結合,中共黨史專家與美術史專家展開“雙線”講述,被認為是節目對于黨史敘述的一大創新。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指出,這使得節目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融合,“不僅僅是一部美的歷史,更是一部精神的歷史,還是中國共産黨領導文藝所呈現的審美史”。

一張畫定格中共一大會議,怎樣的瞬間最能凝聚那束信仰之光?節目第一期聚焦的油畫《啟航——中共一大會議》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那是2009年由何紅舟、黃發祥共同創作的。關于中共一大會議,沒能留下任何影像資料,就連會議開幕的7月23日也是數十年後學界考證得出的。兩位藝術家在節目中回憶道,起初想把紅船作為背景,突出人物,後來反復討論達成共識:如果解讀的歷史不真實,畫作將不可信,也就不會感人。最終他們選擇採用寫實主義手法,再現中共一大嘉興南湖會議登船啟航的歷史瞬間。這是真實發生過的瞬間,也是富于寓意的瞬間,中國革命自此迎來煥然一新的面貌,中華民族自此走上通往光明的道路。

桃林中,春光裏,工農兵大家庭歡聚一堂,正在聽一位老媽媽放聲歌唱——這幕欣欣向榮的景象,來自程十發創作于1956年的國畫《歌唱祖國的春天》。作品直接呼應當時的火紅年代,這在此前的國畫中相當少見。1956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一部珍貴的紀錄片《春節大聯歡》,記錄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各界人士春節之際的一次歡聚,他們載歌載舞,共同祝福祖國美好春天的到來。聚焦《歌唱祖國的春天》的這期節目,開篇播放的便是這一紀錄片片段,令人深信藝術家創作時定然感受到了那個春天如此熱烈的情感。黨史專家在節目中指出,當時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基本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包括第一座長江大橋在內的大量項目已經完成或正在推進,全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振。

  跨媒介融合創新、多維度視覺展現,為黨史學習教育貢獻鮮活樣本

連日來,《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之所以吸引大眾追看,與節目蘊含的黨史、藝術、文化等多學科知識“幹貨”緊密相連,也與節目創新的融合傳播策略息息相關。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跖指出:“節目以一種跨媒介的新形式,融合了影像、文學、照片、動畫、訪談等多樣的方式,將經典作品進行多維度視覺展現,非常生動、有效地向大眾講述了中國共産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奮鬥史,也樹立了此類電視包括網絡節目的新標桿。”作品內外很多鮮為人知卻又感人至深的細節中,觀眾觸摸到有溫度有情感的黨史,感受老一輩藝術家的情懷與擔當,也汲取作品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

沉下心來的創作態度,在節目聚焦的美術經典中歷歷可見,看得觀眾格外動容。例如,節目揭秘,描繪1928年毛澤東、朱德分別率領的隊伍勝利會師情形的油畫《井岡山會師》,王式廓竟然先後創作了兩次。在1951年創作的前一幅作品中,兩位偉人以正在握手的姿態,定格關鍵性歷史時刻。而在1959年創作的後一幅作品中,畫面表現的是兩位偉人即將握手的一瞬,他們呈現出肢體上的動感、神態的交流,留下綿長余味,並且畫作特意降低了觀者的視平線,將人物襯托得更加偉岸,也因此成就一幅經典。

節目提醒著人們,在真誠的創作過程中,藝術上的拓展與升華其實是水到渠成的,在回答經典何以為經典的同時,也給今天的美術創作帶來不少啟示。例如,圍繞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以及石魯《轉戰陜北》的兩期節目,不約而同展示出中國畫如何大大拓展表現內容、呈現出大氣磅薄的一面。《江山如此多嬌》縱6.5米、橫9米,把中華大地上幾乎最能表現山河壯麗、代表民族精神的事物藝術性地融匯在一起:近景青山綠水,代表祖國的南方,遠景冰天雪地,代表祖國的北方,中以長江、黃河貫穿,右上方一輪紅日普照大地。《轉戰陜北》尺幅並不驚人,卻刪繁就簡,以高山仰止的恢弘構圖,著重烘托革命領袖運籌帷幄、胸中自有百萬雄兵的生動形象,而轉戰陜北的千軍萬馬,倣佛就隱藏在層巒疊嶂之間。

原文鏈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1-03/17/c_1127219694.htm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