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周三(二十三日)刊憲,賦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緊急使用由專家認同的疫苗,為全民接種症苗工作做好準備。這是戰勝疫情的關鍵一役,無論對特區政府還是對廣大市民,都是許勝不許敗。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宣布,由於政府採購的三種中外疫苗供貨時間不同,政府安排市民接種的地點不同,所以,市民可以透過選擇時間和地點,來選擇接種哪一款疫苗。此外,特區政府還將設立基金,支援接種疫苗之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市民。就在前幾天,林鄭月娥卻表示,市民不能選擇接種內地生產或外國生產的疫苗。雖然特首否認改口,但大家都明白事出有因,而對於可以選擇疫苗的決定,我想給予一個點讚。
剛聽到特首說市民可以選擇接種哪一種疫苗,我懷疑特區政府是不是想把副作用風險的責任推給市民,畢竟目前無論接種哪一種疫苗,都存在一定風險,這點連專家也公開承認,如果市民自己挑選疫苗牌子,一旦出現副作用,政府大可說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但特區政府宣布成立專門基金支援出現副作用的市民,可見根本無意推卸責任。
那麼林鄭月娥改變決定的目的就只有一個:減少市民顧慮,鼓勵更多市民接種疫苗,這既是出於無奈,也是一種務實的態度。眾所周知,目前全世界只有中美德英俄等少數國家研發生產出新冠疫苗,面對全球各國對疫苗的天量需求,採購疫苗之難可謂一劑難求,中國生產的疫苗優先供應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國民使用,實屬無可厚非,除了供應國內,中國疫苗也出口到巴西、印尼等國,而港府同時也採購到部分外國疫苗,這種做法符合港府相關規定,但是問題來了。
綜觀一年來的抗疫過程,去年「修例風波」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政治干擾甚至凌駕抗疫屢見不鮮,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八、九月國家派專家團隊來港,出錢出力協助港府做普及社區檢測,結果只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參加,白白浪費一次全面清除隱性傳播病毒的難得機會。當時特區政府對普及社區檢測的預期,從一開始就顯得「堅離地」,實在難辭其咎。另一方面,有些人不斷透過不同平台對內地抗疫污名化,港府似乎對此束手無策,加上部分人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洋人的疫苗一定比國產疫苗更安全。有人建議特首和主要官員公開接種國產疫苗,以消除公眾的疑慮,我不認為特首和官員會反對這個建議,但今時今日這樣做的成效有多大,實在要打一個問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特區政府仍然堅持要市民相信科學評估不能選擇疫苗品種,就不排除會出現接種人數未達目標的情況。汲取上一次普及社區檢測做法的教訓,面對現實採取靈活做法,雖有改口之嫌,但總比為了面子不肯改變來得務實。
香港的政治生態非常複雜,外國勢力插手,社會撕裂嚴重,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對「黑暴」和「港獨」勢力產生強大震懾作用,各路人馬紛紛作鳥獸散,社會秩序恢復正常,但表面平靜,暗湧澎湃,毋庸否認,反對派的影響力仍不容低估,實現人心回歸任重道遠。在這種情況下,特首既要敢於堅持原則,無懼無畏,也要放下身段,重視聆聽民意,切忌閉門造車、患得患失。遺憾的是,過去一年,香港在兩岸四地抗疫成績包尾,不僅實現確診個案清零的目標遙遙無期,甚至一而再出現疏忽失誤,市民怨氣沖天,對特區政府領導抗疫能力的信心跌至谷底。另一方面,部分市民不配合政府抗疫措施,也是抗疫事倍功半的原因之一。接種疫苗是抗疫關鍵一役,林鄭月娥能否重整管治班子隊形,確保相關安排暢順妥當,廣大市民是否願意配合共同抗疫,這是決定此役成敗的關鍵所在。聖誕節已經到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祝願香港有一個新的開始。
原文2020/12/25刊《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