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6日,運輸及房屋局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20年度進度報告,未來10年(2021/22至2030/31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維持43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供應目標不變,比例維持7比3,即30.1萬個公營單位和12.9萬個私營單位。另外,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足夠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三分一約10萬個單位預計可於第一個5年期,即2021至2026年落成。特首林鄭月娥和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可建屋土地以及建屋量首次達標均有事實支撐,絕無「水分」。
據上述《長策》周年進度報告推算,2021/22至2030/31年度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與2019年就2020/21至2029/30年度的十年期公布的供應目標相同。在總房屋供應目標43萬個單位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萬個單位,與去年供應目標相同。公營房屋中公屋、綠置居佔21萬,其他資助出售單位佔9.1萬。
未來5年建成約10萬單位
陳帆表示,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足夠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上一個十年期的27.2萬個單位增加了4.4萬個單位。以單位數目計算,供應主要來自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多幅已/將會改劃作公營房屋的用地,以及其他項目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和多幅已檢視具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群等。
記者馮俊文攝
他又指,在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之中,三分一(約10萬個單位)預計可於第一個5年期,即2021至2026年落成;另外三分二則預計可於第二個5年期,即2026年至2031年落成。
過半新界棕地入發展項目
陳帆表示,根據《施政報告》,政府會重建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區。如果順利,可望在2025年分階段進行工程,共帶來6300個公營房屋單位;發展局正檢視10組作綜合發展區或住宅,預計年底前完成;市建局於5月啟動兩個試點項目,重建九龍城兩組涉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的地段,重建後,單位總數估計約為現有數目的5倍(由約600個增加至3000個),其中約三分一(即1000個單位)為資助房屋。另外,政府亦已就佔地約30公頃的港鐵小蠔灣車廠住宅發展制訂了分區計劃大綱圖,可望中長期提供約2萬個住宅單位,當中約一半為公營房屋。
發展棕地方面,超過一半(即約800公頃)的新界棕地已涵蓋於新發展區和其他房屋發展項目內。在餘下可能有發展潛力的450公頃零散棕地中,已完成檢視160公頃,並物色了8個棕地群及已開展大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以期在6年內轉化為熟地,日後提供超過2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規劃署會在今年內完成檢視餘下290公頃棕地。
特首:盡量縮短建屋期
全港目前約有99400戶家庭居於「劏房」。圖為林鄭月娥(中)和陳帆(右)於疫中向「劏房」住戶派發防疫用品。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6日晚於社交平台表示,其過去4份《施政報告》都著重談如何增加房屋供應,因房屋是香港眾多問題的癥結。她提到,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透露,今年《長策》報告是自6年前重新制定10年房屋策略以來首次達標,政府已全數覓得興建足以滿足未來十年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需求的330公頃土地。
她強調,這些都是可建屋土地,沒有所謂「水分」,亦會親自督導有關工作,要求各部門全力以赴,加大加快把「生地」變「熟地」,並盡量縮短建屋期。
10萬家庭住「劏房」
據政府《長策》報告推算,全港目前約有99400戶家庭居於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較去年報告推算的96400戶按年增3000戶。運房局局長陳帆指,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爭取明年首季提交報告,就劏房租務管制可行性及可行方案提供意見。
《長策》又指,覓地建屋是解決房屋問題的根本方法。在供應未能到位之前,政府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目的是透過善用閒置土地及建築物,為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提供紓緩。陳帆表示,截至10月,已有約12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落成。連同正深入研議的3400個單位,政府已覓得土地足夠未來3年內提供約13200個單位,務求可達致在此期間提供15000個單位的目標。
為輪候公屋者派現金津貼
談及「劏房」,陳帆指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自今年4月成立以來,多管齊下,全力開展多項工作,包括聘請顧問進行「劏房議題」相關研究,並設立3個專題小組委員會探討有關課題,包括社會、經濟及法律等,正就應否及如何進行劏房租務管制收集社會各界意見。目標是爭取2021年第一季完成研究,並將報告呈交政府考慮。
陳帆另稱,政府計劃推出為期3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以此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壓力。試行計劃將為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3年及並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合資格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現正制訂計劃的執行細節和詳情,目標是2021年年中起接受申請,並於7月開始派發現金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