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二○二○年即將成為歷史。絕大多數人在居家工作和正常上班之間來回轉換,食肆在停止堂食和允許兩位至八位入座之間轉換,酒吧、美容院等行業在開業和停業之間轉換,撐不下去的,只好關門。老友Q哥回內地公幹在深圳指定酒店隔離十四天,電話裏大呻「度日如年」,我說了一句「平安最重要」,他的怨氣立即消了一大半。這年頭過日子實在不容易,但有什麼比健康活着更重要呢。新冠病毒爆發迄今,全球六千九百多萬人確診,一百五十多萬人死亡,光是美國死亡人數已近二十九萬人,遇上這場世紀天災,就像某部電影一句台詞「千好萬好,活着就好」,希望在明天嘛。
新冠病毒疫苗終於問世,人類抗疫到了距離勝利只差最後一公里的關鍵時刻。英國首相約翰遜一改抗疫初期嘆慢板的做法,搶先一步購入美德合作研製的疫苗,一名九旬英國婆婆成了該款疫苗公開接種的全球第一人。疫苗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據報英國有人接種疫苗後產生副作用。較早前有報道指巴西大批購買及使用中國疫苗,但詳情未知。畢竟以往疫苗從研發到投入使用需要十年,這一次超常規縮短至十個月,總會有一點風險。
現在最重要而緊迫的問題是,全球如何分配疫苗?像輝瑞等跨國大藥企都有一套訂購標準程序,但要滿足全球幾十億人口的需求,肯定是供不應求。除此之外,疫苗運輸必須在零下七十度條件下才能確保安全,這對全世界物流企業是一項空前的挑戰。至於貧窮國家及地區數以億計的人口,他們接種疫苗的費用由誰來付?這些問題都亟需各國通力合作尋求解決辦法,可是像聯合國、世衞組織、G20等這些國際組織或國際平台,近年慘遭特朗普的美國粗暴踐踏,幾近癱瘓,戰後國際秩序陷入空前失序,各國眼睜睜看着特朗普一意孤行為所欲為卻束手無策。因此,人類何時能夠戰勝這場世紀疫情,重拾正常的生活,不僅有賴於疫苗研發成功,更取決於各國特別是大國領袖能否充分認識到在疫情面前人類是命運共同體,能否放下政治分歧合作抗疫。雖然特朗普仍未肯公開認輸,但媒體披露他也不得不盤算下月二十日如何離開白宮,拜登的美國是否會重返國際社會?是否願意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大國合作抗疫?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說回香港,專家估計市民普遍接種疫苗要到明年的中期甚至年底,就是大約在冬季,換言之我們除了要過安靜聖誕節,要安坐家中迎接新年,很可能春節不能去給老人家和親友拜年,甚至要繼續保持今年這種抗疫生活狀況直至明年底,市民當然要問特區政府,為何我們不能早一點買到疫苗?過去一年艱難抗疫的經歷,暴露兩個大問題,一是特首和整個管治團隊在決策上不夠果斷,顧忌太多,說白了就是政治顧忌太多政治包袱太重。事實上疫情爆發初期,特區政府的反應尚算及時,如果敢於決策,可能就不會出現第三波第四波。存在決定意識,經過幾個來回折騰,廣大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抗疫決策能力信心嚴重不足,特首和官員對市民心聲聆聽不足,這是不爭的事實。二是有些人政治凌駕抗疫,拒絕參與內地支援香港的社區自願檢測計劃,更有人無視限聚令搞非法集會,連曾經連續工作七十多天的張竹君醫生這樣盡心盡責、善良溫和的專業人士,也遭到毫無人性的冷血辱罵,只因張醫生是特區政府的官員。防治新冠病毒的疫苗已經出現,但要醫治這個中了政治病毒的社會,根本沒有疫苗,只能靠人心。
原文 2020/12/11刊《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