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沒有去過深圳了,有些想念。去年五月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在深圳衛視舉辦關於無障礙城市的宣傳活動,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在二○一八年十一月推出的《深圳市創建無障礙城市行動方案》,來自美國和北京、香港、台灣等地的特邀代表出席活動,我以一名香港媒體人的身份,分享二十多年來見證深圳城市發展變化的感受,特別是深圳近年在經濟高速發展之餘,高度重視關懷弱勢群體等城市文明建設,成績卓著。我參加慈善公益活動多年,藉此機會與內地相關機構和團體人士進行交流,他們當中有視障人士、行動不便人士,有事業成功人士,也有家庭主婦和大學畢業不久投身公益事業的年輕人,他們的共同點是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且很接地氣,讓我大開眼界,這次活動也成了我與深圳慈善公益事業結緣的機會。今年六月,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正式成立,我非常榮幸獲邀擔任顧問,雖然因為疫情防控措施限制未能前往深圳出席大會,但仍然能感受到深圳有關部門對無障礙城市建設的積極投入。
十二月三日,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舉行慶祝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暨深圳無障礙宣傳促進日活動,我透過視頻連線發表了幾分鐘演講,題目是《智慧合作──推動港深無障礙建設一體化》,內容如下: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AI和5G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智慧城市成為本世紀全球城市發展的新趨勢,無障礙城市進入智慧化時代,行動不便、有認知障礙或視障人士獨自出行比以往更加方便。例如,視障人士外出時可以透過手機定位導航系統(GPS)來尋找目的地。不久前有報道,香港一個視障人士團體得到慈善機構支持,開發一種手機程式叫做「逍遙行」,利用場地WiFi或藍牙信號定位技術,透過智能手機以語音提示視障人士,讓身處室內環境的他們知道所處的位置及周圍的狀況,就像一支電子手杖,引領他們安全前往目的地。這項技術可以幫助視障人士在室內環境下獨自行動,為他們帶來滿足感,據悉目前這款程式已覆蓋不少公共設施,著名的中環「大館」有意安裝相關裝置,提升視障人士的無障礙參觀體驗。也有商場自費在場內安裝定位裝置,幫助視障人士實現自己上街逛商場的願望。
香港發展智慧城市起步比較早,在亞洲名列前茅,但近幾年無論硬件或軟件發展都差強人意,間接影響無障礙智慧化的進展,內地一些城市在智慧化方面進步很快,有後來居上之勢。例如香港至今未能做到WiFi覆蓋全港,特區政府二○一八年五月才展開5G頻譜諮詢,去年三月開放5G基站申請,到今年五月底有三千八百個審批獲得通過,而深圳今年七月底已完成四點五萬個基站建設目標。據新華網報道,深圳目前正在實施「AI+5G+8K」產業提升行動,構建無障礙城市規範標準和制度體系,建設智慧無障礙示範區。深圳是全國科技創新經濟的領跑者,擁有研發、生產、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不僅經濟實力雄厚、人才濟濟,又是一個年輕的大城市,不少方面比香港更具優勢,深圳完全有條件成為中國無障礙城市智慧化的典範。
去年二月中央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大灣區定位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為實現這一國家戰略目標,大灣區9+2城市必須充分發揮協同效應。作為一名關注大灣區發展的媒體人,我認為香港和深圳在無障礙城市智慧化方面各有優勢,港深兩地應該加強合作,推動整個大灣區城市無障礙實現更快、更高的發展,共同打造中國新型城市生態的示範區。首先,港深兩地應設立智慧無障礙城市的合作協調機制,在官方和民間不同層面定期進行交流溝通,互相學習借鑒。其次,在無障礙城市智慧化產品的科研、生產和應用等方面進行分工合作,避免重複浪費資源。第三,加強頂層設計,共同推動大灣區無障礙智慧化的規範標準和制度體系的訂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三(十一月二十五日)發表施政報告,宣布香港市民期待已久的「港車北上」很快可以實現,首個適用口岸是港珠澳大橋,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非常期待疫情消退之後可以享受駕車北上探親訪友的樂趣,大家知道,在香港和內地駕車有左軚車和右軚車、靠左行車和靠右行車的不同,那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希望未來香港和深圳的視障人士可以在兩地使用同一款智能工具無障礙出行,而不會因為羅湖橋南北規條不同、建設標準不同而出現問題。
原文 2020年12月04日刊《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