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2019年11月,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揭牌。實驗室依托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開展工作。201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擔任該實驗室主任。至此,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除了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實驗室、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外,其余9家都依托高校展開工作。
如果說諾貝爾獎得主是科學界的“巔峰”,那麽,深圳在追求“高峰”之余,也在積極打造“高原”。這一點,從深圳高校的師資力量就可見一斑。
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學已簽約引進教師1044人,包括中外院士44人(簽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22人)等。教學科研系列教師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占比超過40%。
港中大(深圳)已引進世界知名學者360多位,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位,國內外院士17位,國家級專家人才40余人,省市區各類高層次人才項目入選者400余人。
深圳大學的師資力量也堪稱“豪華”,其中教授級別的教師就有592人、副教授697人。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23人,此外還有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等外籍院士若幹。
哈工大(深圳)的教師隊伍形成了以院士為引領的“大師+團隊”的人才格局。目前,在該校的全職教師中,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有374人,占全職教師比例為78.74%;全職教師博士化率達到94%,三分之一的教師畢業於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94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256人次入選地方級人才計劃,80%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
如今,深圳高校的人才集聚效應日益明顯,已成為高層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載體。全市現有高校15所,專任教師6999人,專任教師博士學位占66%。全市高校全職兩院院士超過30名,各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超過500人。
日前,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得者名單出爐,共有12位學者獲獎。其中,南方科技大學楊天罡、曾振中兩位“85後”學者入選,南科大入選人數與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持平。“85後”學者嶄露頭角,顯示了深圳高校在積極“輸血”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身“造血”的能力。一大批青年學者在深圳高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煥發出創業的激情。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對此很有感觸。他說,學校實行全球招聘,教授學者都是來自全球各地,“他們為什麽選擇這裏呢?這裏有深圳的原因,也有這個大學的原因,我覺得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因為真正好的人才到這裏來,其實不是沖著高薪待遇來的,也不是沖著你有多麽好的校園環境來的,主要是因為在這裏可以做點事情,有一個舞臺在這裏可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