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南下出席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典,許多人喜歡將此事與1992年鄧小平南下相提並論。而我卻覺得古往今來,每一位國家領導人肩上都會承擔時代賦予的不同任務,當年鄧公南下扶穩了改革開放的舵,而今這艘「改革之船」已經變成遠洋輪船,在習主席的掌舵下駛向國際,船身是比當年堅穩了許多,但面對的風浪又豈只比當年強勁百倍?
撫今追昔,深圳從來不易,由當年「兔比人多」的荒地上闖出改革開放血路,到接下來急幹快上成為世界工廠的幾十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深圳沒有一刻停過下來。
直至千禧年後,深圳發展一度陷入樽頸,親西方陣營都在抱著幸災樂禍的白目「觀望」,等看「中國崩潰」。結果中國不但沒有倒下,反而愈站愈穩,而深圳特區則搖身變成「中國硅谷」,從蓮花山下蹦出華為、騰訊、大疆等國際知名的創科企業,經濟轉型的成功程度超乎全人類想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回首深圳鳳凰涅槃的過程,是一個燦爛輝煌而艱辛的過程,展望將來,這個「綜合改革試點」的路也註定不會輕鬆。
看著毗鄰的深圳在四十年內崛起為國際級城市,幾乎每十年換一個樣,我們香港人應該有什麼感悟呢?曾幾何時,香港是深圳學習的對象,如今物換星移,深圳已在不少範疇超越甚至拋離香港,此際再聽習主席發言總結深圳發展的十項寶貴經驗,對我們又有哪些反饋和啟示呢?
今天看習近平主席在深圳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言,令我想起幾年前在新華社《國家相冊》裡看到的一幅照片,展示改革開放初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習仲勛正在帶著兒子即青年習近平一起考察深圳。
而今習主席引述鄧小平的那句話:「中央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講的對象又恰恰是當年的習仲勛書記。鄧公把責任交給習書記,習書記又交給後人,然後逐漸傳到習近平主席與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
從中,我們看到炎黃子孫的血脈相承,繼往開來,伴隨整個國家及深圳特區成長,這個故事不僅發生在習主席與他父親之間,也發生在全國十四億人民的家裡,大家合力造就了今天的中國。特別是我們這些一河之隔的香港人,都或多或少在深圳的發展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再想四十年來,深圳變化有多大?香港錯過了多少?將來又想在大灣區發展乃至整個中華民族復興中扮演什麼角色?
這是時代交給所有香港人的問卷。
看到習主席在努力回答時代問卷,所有深圳人也都在努力交出答案的時候,我們香港人應該給出什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