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疫情爆發至今兩個月剛有所緩解,市民還來不及鬆口氣,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疫情仍有隱形傳播鏈,第四波疫情爆發可能於冬季出現,比第三波更嚴峻,提醒市民不能掉以輕心。
20日是限聚令期滿結束的第一個周日,單日新增23宗確診個案,較前一天急升一倍,其中4宗是本地爆發,另外19宗是境外輸入。當日,5名搭乘國泰KA734航班的乘客確診,相關航班若成為新的爆發群組,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迄今為止香港爆發的三波疫情,源頭均為境外輸入,而且現在全球疫情沒完沒了,不少國家的疫情反彈,第四波疫情爆發可能已近在眉睫,早于專家預計的冬天來臨。若本港再出現第四波疫情,預料情況會較第三波更嚴峻,因為病毒可能已經變種、傳染力更高。
事實上,有呼吸系統專科醫生已在電臺節目表示,過去兩星期本港輸入個案開始急速上升,反映全球疫情正在惡化,特別是外傭輸入地區。如何堵截境外輸入,成為特區政府防疫的重中之重。
風險不僅來自境外,也來自本港市民的抗疫疲勞。酒樓連日來生意紅火,在週末更是人氣爆棚,座無虛席。部分店家忙著迎賓,省掉探熱等防疫措施,餐桌距離也不盡符合標準。其實這也能理解,香港抗疫超過半年,不少人長時間呆在家中,形同軟禁,憋得久了,希望趁疫情緩和而出來散散心,重新呼吸新鮮空氣。
港府早前採取的抗疫策略一直是「應症就診」,並沒有像北京一樣在出現第一例病例後,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和普篩。這背後,是基於香港將病情控制在「低水準」而非「清零」的理念。這樣的措施雖然對於短期醫療資源的耗費是相對較少,但因此疫情長期波動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可能會更高。
有了第三波疫情爆發的前車之鑒,加上社區普檢計畫的初步見效,相信此次政府能夠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群組爆發,更快進行檢測,不會讓第四波疫情大範圍爆發。市民和商家也絕不可因措施一時的放寬,對疫情失去警惕。只有各方齊心攜手合作,才能避免前功盡棄,儘快使新增個案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