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匯豐變色 港人由愛生恨
作者:徐文森 舒曉葉 莫瑾 來源:中評網 2020-08-13 09:22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匯豐控股日前公佈業績,上半年純利潤按年暴跌近80%,匯控股價應聲下挫至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對深陷輿論風波的匯豐,港人損失巨大,“由愛轉恨”態勢明顯,憤怒情緒飆升,並擔心從此一蹶不振,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經濟發展。
作為港幣三大發鈔行之一,匯豐與香港的發展歷程密不可分。長期以來,在經濟社會繁榮穩定的保障下,匯豐憑藉立足香港、連結中西的樞紐角色,成為港人實現財富自由與穩健增值的“金鑰匙”。然而,近一年來本港內部局勢與國際環境丕變,匯豐逐漸捲入政治風波,再加上新冠疫情猛烈衝擊,形成了“輿論負面-業績走低”的惡性循環(如圖1)。
隨之而來的,是近一年多來港人對匯豐情緒的劇烈波動。2019年前,港人對匯豐好感度普遍較高,主因是股價穩定、派息豐厚、企業社會形象正面。“聖誕鐘,買匯豐”年復一年的背後,是大量港人持有匯豐股票、視同“養老儲蓄”的盛況,而匯豐與香港深厚的淵源,亦使“長線”轉化為港人“長情”。但去年6月後,政治議題造成匯豐在本港形象幾近撕裂,以今年上半年匯控破天荒取消派息、股價暴跌為標誌,港人對匯豐的憤怒情緒飆升(如圖2)。此後,如追債般向匯豐討要股息的聲音,遍佈各個香港社交媒體平台。
短短兩年間,港人對匯豐“由愛轉恨”,從何而來?進一步分析發現,“泛政治化”是當下香港社交媒體關注匯豐的最突出特徵(如圖3)。不少港人指出,匯豐從“左右逢源”淪為“左右夾擊”,固然有大環境變化的衝擊影響,亦與匯豐自身戰略誤判有關。有觀點認為,匯豐上半年業績雖然“史上最差”,但主要受困於歐洲市場,內地市場利潤反而保持上升態勢。然而,正是一系列內外政治因素困擾,港人對匯豐能否處理好與內地的關係十分擔憂,也對匯豐前景持續看淡。
不少市民悲觀地認為,匯控派息遙遙無期,又難以從政治困境中脫身,“長情股”已經面目全非。無論是“越撈越低”還是“蝕住揸”,都令小本散戶欲哭無淚。有市民更是從匯豐收縮內地業務、被內地官媒批評之中讀出弦外之音,感慨一旦無法在中國內地獲得發展、拓展業務,匯豐再也無法重現過去榮景,只會淪為雞肋。
事實上,港人內心深處對匯豐是“由愛生恨”。一方面,匯豐與港人切身利益早已融為一體,一些市民看到匯豐捲入政治於心不忍,一邊呼籲政治力量“收手”,一邊希望匯豐“將功補過”,否則最後還是由市民來埋單。另一方面,許多港人仍將匯豐視為香港競爭力、核心價值與金融中心地位的標誌,不願看到匯豐繼續沉淪,亦擔心大國博弈下的香港會否重蹈匯豐的覆轍。
數據顯示,港人對匯豐的關注歷來高於其他本地銀行。但如果撇除近期匯豐的負面輿情,三年來最受港人關注的銀行議題,是去年4月中銀香港推出“大灣區開戶”(如圖4)。陷入迷途的匯豐,能否從中有所啟發,找到正確方向?
(記者:徐文森 分析師:舒曉葉 工程師:莫瑾)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