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對國家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頒授「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看到一眾模範人物為國家作出的貢獻,以及國家在新中國成立70年所取得的驚世成就,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可是反觀香港,本應充滿國慶節日氣氛及「黃金周」旅客的街道,卻因暴徒肆虐而變得冷冷清清,商舖提早關門,鬧市變成「死城」。
今次暴亂持續三個多月,除了有外國勢力滲透和政客煽風點火之外,還因大批涉世未深的學生遭人鼓動走到前線,以致亂局久久未能平息。因此,要止暴制亂,首先學校方面應設法勿讓學生淪為亂港分子的「馬前卒」。長遠來說,筆者認為,香港的教育制度必須大力改革,撥亂反正,才能從根本糾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國家觀念的問題。
通識教育失敗
香港年輕人缺乏國家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全因長期無法接觸到正確的歷史教育和與國家有關的資訊。早在港英時期,當時的港英政府推行的是奴化教育,有意不將中國近代史納入教科書,中史課程一般只講到孫中山推翻滿清政府為止,對於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的歷史便沒提及,目的是要疏離港人與內地的關係。
其實在回歸初期,已有人建議特區政府應一改港英時期不教授中國近代史的做法,不僅要加入相關歷史內容,更應把基本法也列入課程,讓年輕一代加深對國家和香港歷史的認識,了解自己根在何處,知道自己的未來發展並不局限於香港這彈丸之地,還有廣闊的祖國大地。
可惜的是,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沒有聽取上述意見,反而把中史從必修科中刪去,以通識科頂上,但又不提供具體的教材,任由學校和老師自行設計。結果,通識科便成為把中國「妖魔化」的最佳渠道,方便了別有用心的人乘機不斷向學生們灌輸「反共抗中」的意識。就連前特首董建華在上兩個月亦表示,造成現時年輕人出問題的原因之一,是自己任內開始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
筆者認為,教育界急須要做的,尤其身為校長或學校管理層,一定要有「獻身甘作萬矢的,十年以後當思我」的底氣,一方面要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是非觀念,制止他們參與違法暴力行為;另一方面亦應嚴肅處理一些有問題的教師,以免誤人子弟。例如最近有兩名教師在網上發表仇警言論,教育局在證實事件屬實且有違指引後,卻只發譴責信警告,難免予人姑息養奸,助長歪風之感。此外,教育局更要考慮將國民教育和基本法內容列入必修課程,這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國家和香港回歸前後歷史的認識,亦有助培養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
學生被蒙蔽
其實,若年輕人可以放下偏見及錯誤的認知,相信很容易便能發現,與香港這彈丸之地相比,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可謂機遇處處。年輕人不應只以「買樓」為自己終身的發展目標,而是要像前文提及的受勳人士般,參與國家的發展,必定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發展機會。
日前,一位傳媒集團老闆在其報章封面刊登了《給香港青年的一封信》,其中一段這樣寫:「說到未來世界,香港無疑是一個小地方,人口才700萬,但你們看到更大的市場嗎?全世界企業和精英們都緊盯着14億人口的中國之時,你們在看什麼?發現了近在咫尺的大灣區嗎?很可惜,鋪天蓋地的負面抹黑,把許許多多青年的眼睛都蒙住了。大灣區以至全中國的龐大市場,才是實實在在你可馳騁縱橫的未來……」
筆者對此十分認同,試問若非中國機遇處處,各個國際大企業、投資者,為何會爭先恐後地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為何蘋果、Facebook等美資企業不惜違抗白宮要求,仍與中國保持生意往來呢?箇中道理一想便知。「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希望香港的年輕人能夠盡快冷靜下來,返回校園好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