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展覽「幽靈維面 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
來源:橙新聞    2019-10-08 09:37
大館當代美術館於今年10月5日至明年1 月4日期間,與紐約巴德學院的策展研究中心聯手呈獻全新的「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圍繞着「元城市」(或「後設城市」)着墨,這是cyberpunk作家William Gibson對互聯網的稱呼:一個既現實又虛擬的城市空間。

【識港網訊】大館當代美術館於今年10月5日至明年1 月4日期間,與紐約巴德學院的策展研究中心聯手呈獻全新的「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策展靈感來自八十年代經典科幻電影《2020》和動漫《阿基拉》等所預視的2019年,展覽將探討「電馭叛客」(cyberpunk,又譯網絡或數碼龐克)的美學如何滲透於當代藝術及視覺文化中,並審視這類型的科幻構想如何成為我們的當下。

「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

Cyberpunk 是於1980年代興起的科幻小說類型,其所描繪的未來充斥着先進科技,城市範圍不斷蔓延,社會秩序全然不同,而一眾特立獨行的角色則身處社會邊緣,奮力完成自身的任務。不論是《2020》和《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等電影,還是《攻殼機動隊》等漫畫或Philip K. Dick的小說,cyberpunk文化持續出現於各種藝術載體,相繼引發觀眾的興趣與反思。

「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圍繞着「元城市」(或「後設城市」)着墨,這是cyberpunk作家William Gibson對互聯網的稱呼:一個既現實又虛擬的城市空間。不論是通過描繪虛擬的巨型都市、建築物或城市地表的全景觀,抑或是對生活於此的人在情感或心理上的細膩刻劃,這次展覽的作品皆是為了探究cyberpunk大都會的轉變,如何由對未來生活的幻想式比喻,變成令人無從逃避,循環不息的現在。

大竹伸朗,《親愛的:廢置棚子的自畫像》,2012 年,混合媒體、木材、電子器材、聲效、蒸汽 ,尺寸可變

是次展覽的作品形式多元化,當中包括數碼錄像、混合媒體作品、三維繪畫作品、雕塑、錄像、全息影像、攝影作品及印刷作品。參展藝術家來自香港、中國內地、韓國、澳洲、加拿大、美國、印尼及日本等地,各自演繹心目中獨特的cyberpunk形象。有些藝術家選擇從遠處觀看城市的天際線,或選擇聚焦於人群、機器和社會運作;另一些則對科幻小說中的亞洲城市描述提出質疑。

策展人Lauren Cornell、陳樂明、譚雪及Tobias Berger於是次展覽的「策展人語」中表示:「策展靈感來自 2019 年——許多cyberpunk膾炙人口的未來場景,都設定或計劃於這一年降臨——展覽旨在表現這類型在我們的集體想像中仍留下怎樣的魅力。不論是通過描繪虛擬的巨型都市、建築物或城市地表的全景觀,抑或是對生活於此的人在情感或心理上的細膩刻劃,這次展覽的作品皆是為了探究cyberpunk大都會的轉變,如何由對未來生活的幻想式比喻,變成令人無從逃避,循環不息的現在。」

李昢,《仿布魯諾·陶特(當心甜蜜之物)》,2007年,水晶、玻璃及塑膠粒、不鏽鋼支架、鋁及銅絲網、聚氯乙烯、鋼和鋁鏈,258×200×250厘米

參展藝術家(按英文名字排序)

唐納天
Bettina von Arnim
陳偉江
陳維
崔潔
Aria Dean
何銳安
徐梯善
石田徹也
JODI
李昢
三上晴子
中藤毅彦
大竹伸朗
Yuri Pattison
Sondra Perry
Seth Price
Jon Rafman
佃弘樹
Nurrachmat Widyasena
Zheng Mahler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為期三個月的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眾及教育活動,包括「大館當代美術館家庭日」(10月6日、11月3日及12月1日)、「《阿基拉》放映節目」(10月12及16日)、「《世界旦夕之間》放映節目」(10月13日)、「藝術不夜館:《2020》放映會暨Ackbar Abbas座談會」(11月21日),以及定期的導賞團。請按此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藝術展廳

展期:2019年10月5日-2020年1月4日

時間:11:00-20:00(逢星期一為14:00-20:00)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0/05/010128145.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