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環保物料製巡遊公仔 中秋翌日音樂會巡遊
來源:文匯報    2019-09-11 14:30
坪洋新村內早前特意增設工作坊讓非村民可一嘗製作火龍的滋味,工作坊吸引不少外來人參與,巡遊作品的物料除了選用棄置物品外,主辦方提供的物料也是重視環保概念,例如皺紙、竹等,都是易於分解的物料。
阿平製作燈籠作巡遊作品。

【識港網訊】坪洋新村內早前特意增設工作坊讓非村民可一嘗製作火龍的滋味,工作坊吸引不少外來人參與,當中由導師Rick教授製作迷你火龍頭和中秋巡遊公仔,迷你火龍頭大約只有一個巴掌大,可愛的模樣吸引了一眾參加者專注地製作,用鐵線把一片片小竹片牢牢地互相緊扣,再以鐵線製成小圓圈充當龍頭的眼睛,最後在龍頭的口、耳朵繞上幼麻繩。巡遊公仔則充滿了參加者的創意,有搞怪的、精緻的,更有充滿藝術感的。所有的巡遊公仔均會在中秋翌日音樂會中伴隨着火龍一起在村落上巡遊。

Rick為了讓參加者可以更了解村落的環境和獲取創作靈感,特意在製作前帶領參加者遊走村落一帶,記者跟隨着他們的腳步,到了附近的坪洋公立學校和壁畫村進行「實地考察」。天空下着微微細雨,參加者的步伐顯得分外小心,在剛開始踏進壁畫村不久,一股清脆的敲打音樂聲隨着我們的腳步逐漸靠近,原來這是居民把磁磚放置在室外窗口,後來因下雨雨水打落在磁磚上,形成了清脆的音樂聲。

Rick表示,希望考察可令參加者多留意在同一個城市下,不同地區的發展,發掘當中不同的故事,「大家的作品都有使用村落中的廢棄物製成,這些都是曾在這村落有過經歷的物品,當巡遊作品伴隨着火龍一起展示時,就可以和火龍一起訴說村落的故事。」Rick更指,工作坊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把文化傳揚開去,「直接跟你說或許你未必會印象深刻,但透過工作坊製作的時候去講文化故事會加深參加者的記憶,更有效地傳揚文化。」巡遊作品的物料除了選用棄置物品外,主辦方提供的物料也是重視環保概念,例如皺紙、竹等,都是易於分解的物料。

枯葉作裝飾製燈籠

在眾多巡遊作品中,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者阿平的作品,他的作品是一個圓圓的小竹球,裡面掛着一個貝殼,在竹球下有一片大枯葉作裝飾,整個作品看起來就像一個燈籠,「我用附近拾到的枯葉作裝飾,我想我的作品中少用一些不可分解的物料,如發泡膠,多用一些大自然的物料去製作。」第一次完成紮作作品,他只花了半小時,枯葉的裝飾有着畫龍點睛的作用,連導師也讚口不絕。

《祥雲點睛》由數名參加者一同製作,外表看似是一顆漂浮的眼球,眼球的睫毛長長,顯然就是仿女性的眼睛,其中一名組員Kelly指,製作時希望可以反傳統,把眼球瞳孔變成祥雲的樣子,「祥雲一般都是在天上,而眼睛就如祥雲般,在我們的身體上就是處於較高的位置,眼球附近則加上絲帶的元素,讓風吹起時有飄逸的感覺。」作品製作得十分仔細,連眼睛上的眼簾和眼睫毛均有加上,眼睫毛則是用海報剪成長條製作。眼球的背面,卻有一條黑色馬尾,以啡色為主調,就像人的後腦勺。

迷你火龍頭同樣受參加者歡迎,林小姐從未親身觀看舞火龍,但她卻因想了解火龍的製作過程而參加活動,更親手製作迷你火龍頭。她表示親眼看着火龍頭令她感受更深,「製作迷你火龍頭或許未必有很深的感受,但當我看到真實大小的火龍頭才發現火龍頭真的很大,到真正舞火龍時還要舉起並轉動它,會覺得舞火龍的人很厲害。」

參加者Doris和Carri更有份協助製作大火龍頭,二人均表示正式動手時才發現製作火龍頭需要很高的技巧:「技巧一定不少得,力度也要拿捏得好,這對於新手來說已經很困難了,我們也常因紮稻草的分量不一致而不對稱,要拆掉再做。」Doris說。Carri則指製作時左右手要協調,麻繩綑綁的密度也十分講究,「這個手工藝的步驟看似很容易,但實際的製作卻要兼顧很多東西。」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