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HK人與事:電車見證香港社會的興衰
作者:代 恩   來源:大公報    2019-09-06 15:21
電車在一九○四年開始投入服務,今年剛滿一百一十五年。它不但經歷了開埠以來的變遷,同時也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興衰起落。它陪伴着無數香港人成長。對年長者而言,是回憶;對新生代而言,是對香江文化之美的讚嘆。
圖:今年是香港電車投入服務的第一百一十五年\作者供圖

【識港網訊】離開香港四十幾年的表姐回港探親。盡地主之誼,我想帶她到處逛逛。可表姐說香港遠遠近近的名勝基本上都去過,太累走不動了。說得出的美食幾乎也嘗遍了,已沒什麼新鮮感。想買的東西也都買齊了,不想再逛商場,只要求我給她一點新意。我思量了片刻才有了頭緒──遊電車河去!

說走就走,我倆咖啡在手,在上環登上了一架開往筲箕灣的電車。電車在深夜的街道上,一路暢通無阻。車上沒幾位乘客,我們坐在樓上首排的座位,涼風拂面,感覺舒暢。隨着慢慢的車速,細細欣賞窗外的街景。

深夜的中環水盡鵝飛。名店櫥窗的燈飾亮如白晝,與漆黑的天空成了強烈的對比,幾乎無人的街道顯得格外的寂靜。當電車途經灣仔,表姐問我怎麼見不到酒吧與街頭的水兵?原來表姐印象中的灣仔仍然停留在《蘇絲黃的世界》。那已經是年代已久的事了。

經過銅鑼灣,商店都已關門,只剩下零星的食肆仍在營業,路上有不少腳步匆匆趕着回家的夜歸人。

電車慢慢駛過天后,北角,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路上行人稀少,便利店在深夜顯得分外起眼。此時我舉頭仰望,千家萬戶的窗戶仍然燈火通明。

到了筲箕灣總站,我們轉乘另一架電車再回到上環。街道寧靜,車軸與車軌摩擦的聲響顯得更加深沉。我與久違的表姐慢慢地細味香港情懷,緩緩地細說從前。表姐早年居於九龍,少機會乘搭電車,對香港島印象模糊。這一趟的電車遊,於表姐而言真是一個難忘的體驗。成全了表姐,不破費又有新意。

電車在一九○四年開始投入服務,今年剛滿一百一十五年。它不但經歷了開埠以來的變遷,同時也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興衰起落。它陪伴着無數香港人成長。對年長者而言,是回憶;對新生代而言,是對香江文化之美的讚嘆。

我們已慢慢地老去;而電車卻漸漸地走向現代化。車廂早已改用鋁合金物料建造,重量減輕,減低了行駛時發出的噪音。座位舒適,冷氣車廂已在試驗階段。車廂的廣告,季季更新,美輪美奐,成為香港的一個特色。

我喜歡電車的美,喜歡電車的慢。只是,再也聽不到停站前必發出的「叮叮」提示響聲。現在偶爾聽到的叮叮聲,也沒昔日的清脆響亮了。我時常緬懷學生時代,每天上學放學時,笑聲滿載叮叮車的快樂時光,更加懷念在北角居住的那些年。每天清晨,小巷外的英皇道,斷斷續續,隱隱約約傳來清脆的叮叮聲,似是城裏的公雞,準時喚我起床。

許多事物,在老去之後往往被人遺忘,被人離棄。就如千年的駝道,最終被開闢的新道路取代而消失在浩瀚的荒漠中。人力車曾被三輪車取代,三輪車已被小汽車取代……舊事物往往逃不過被時代巨輪吞噬的現實。

然而,電車在這急速的城市,仍舊守留着百年前緩慢的步伐,與這五光十色的現代都市和諧相處。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