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如果將姚珏、楊雲濤、林豐這三位香港藝術界的表表者拉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即將於本月十六日起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的《弦舞》匯集了三人的創意與心血,以舞蹈和音樂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民歌,讓演奏者與舞蹈演員同台表演。此番創作不僅是舞蹈與音樂的跨界,更是東西方藝術的結合。面對不同藝術風格間的碰撞與磨合,三位藝術家都顯得信心滿滿。
《弦舞》由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編舞,香港作曲家林豐擔任音樂總監及作曲,小提琴家姚珏作為特邀小提琴獨奏。
微觀新體驗 跨界「玩」音樂
事實上,此次並非楊雲濤與姚珏第一次合作。五年前,在香港舞蹈團與姚珏合作的舞蹈詩《梁祝.傳說》中,擔任編導及編舞的楊雲濤大膽地將四十人的樂團從樂池搬上舞台。當年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楊雲濤曾講到,在《梁祝.傳說》中,舞者、樂手、觀眾三者間會形成某種「多邊關係」,舞者與樂手的「互動」更多在心緒上,而非直觀可見。而今次《弦舞》的演出,楊雲濤則更加明確:「我希望讓演奏者走出樂池,脫離既定的位置。我希望他們也是表演者,是我們舞蹈的一分子。」具體而言,即是以舞蹈為媒介,把音樂和舞蹈、形體結合起來。「作為一個舞蹈團,我希望(能藉此)開啟一個舞蹈的視點和角度看待音樂、戲劇、空間。」他續指出,今次演出的舞者和樂手都不多,比如由五個樂手以四重奏的形式演奏,「不像大劇場表演那麼宏觀。這次是很微觀的,就像拿着放大鏡在看,每個樂手、舞者、音符的出現,都被看得清清楚楚,是一個很不同的體驗。」
至於繼續邀請姚珏合作,則是源於在楊雲濤眼中,「她的收、她的起,她自己的狀態,完全像一個表演者。」在《弦舞》的宣傳海報中,姚珏身着一身黑色禮服,陶醉於小提琴拉奏中,與身旁一襲白裙的舞者的柔軟身姿相互映照,傳遞出一種細微的純粹與飄逸之感。
港式古典樂 合作創旋律
身為本港新銳作曲家,林豐在古典音樂上得心應手,對是次改編中國傳統民歌,他亦信心十足:「我認為好的音樂都是可以互相合作的。」一直在古典音樂中尋求香港表達方式的林豐,今次會嘗試採用當代的、實驗性的手法,改編一些觀眾耳熟能詳的旋律。
三位藝術家對這次打破藝術邊界的實驗性探索表現得興奮又樂觀。姚珏引用着名音樂家譚盾對她說的話:「音樂是玩的,開心的。」她直陳:「我自己也想更多的玩玩。」她強調,藝術家是時代的引領者,「我覺得我們(這次的合作)會很成功。我聽了林豐給的音樂之後,每天都在想,我怎麼能把這樣的想像力做到一個高點。怎麼進入到音樂中,怎麼把這幾個音拉到感染人的地步。」
面對不同藝術門類的磨合,藝術家之間是否需要相互遷就呢?三人都予以了否認。楊雲濤表示:「我的原則是不干擾他們。我們沒有什麼遷就,都是調整,調整好了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出來。」姚珏亦不擔心:「我認為藝術是相通的。站在一個高點上,什麼都是通的。香港是一個東西結合的城市,我跟雲濤合作,是因為我很喜歡他的一些概念,我認為中國曲子如果能改編成現代的東西是非常漂亮的。」林豐則講道:「創作是留意如何給合作者空間,我在創作的過程中會給他們多一點空間。」
無論是《弦舞》的宣傳海報,還是先期播出的預告片,「概念先行」的表達讓人擔憂演出是否「曲高而和寡」。對此,熱衷嘗試的楊雲濤指出,此番創作其實滿足的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並以米芝蓮高級餐廳的大廚自比,「不是你要吃什麼,我就要做什麼;而是我做什麼,你來吃什麼。它不是麥當勞、茶餐廳、連鎖店,有固定不變的套餐。我們去米芝蓮餐廳,不就是想吃我們沒吃過的嗎?」他希望觀眾作為體驗者觀看表演時,應打破慣常的思維,進而才有可能啟發想像力,悟出新體會。
圖片:香港舞蹈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