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廣福有落(上):大埔墟的今昔
作者:鄒芷茵   來源:橙新聞    2019-07-26 15:32
大埔墟有新舊之分。今日我們所見的熱鬧繁盛的大埔墟是新墟,原名太和市,至於舊墟,亦稱大埔老墟,則在今日新墟的東北。

*散步路線*

港鐵「大埔墟站」A2出口 → 鄉事會街 → 大明里廣場

大埔墟站 圖:Qwer132477

【識港網訊】從「大埔墟站」A2出口走出來,在富雅花園方向的有蓋行人通道上走去,盡頭就是運頭街,開始踏入現在的大埔墟。葉靈鳳曾在〈大埔墟的今昔〉裡說明,「大埔新墟」延伸自「太和市」,後來簡稱「大埔墟」。原來的「大埔舊墟」呢?在現時太和邨一帶:

大埔墟有新舊之分。今日我們所見的熱鬧繁盛的大埔墟是新墟,原名太和市,[……]至於舊墟,亦稱大埔老墟,則在今日新墟的東北,[……]。

──葉靈鳳〈大埔墟的今昔〉(節錄)

大埔墟 圖:Wikipedia user -Wpcpey Wing1990hk

1959年《青年樂園》裡的〈大埔墟之夜〉所指的,應是太和市一帶的「大埔新墟」了:

這裡設有夜市的攤檔,有賣藝的、有賣食品和日用品的,更有一些無名的星相家,在那裡不斷地把他們的預言說出來,[……]納涼的好去處是車坪和廣福橋,由於四周環境的優美,風涼水冷,使得人們不約而同地三五成群的到橋上來,漫步、蹓躂或屈膝談天。

──唐劍華〈大埔墟之夜〉(節錄)

葉靈鳳又指,「大埔原名大步」,此舊名源自猛獸出沒之故,而生「大家必定互相警戒」、「要跨大步趕快走過去」之意。運頭街左方是鄉事會街;沿鄉事會街漫步,右方有點像富善街的樣子。猛獸我沒見過;大埔是漁民社區,左方的市政大樓裡有很多海鮮菜館,瀨尿蝦和肉蟹倒是吃過。

大埔綜合大樓,內設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 圖:Exploringlife

我們挨近「大尾篤燒烤王」,可以看見一所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茶餐廳,叫「華輝(小廚)餐廳」;陳果在這裡拍攝《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紅VAN》原著為「高登」網路小說,作者Mr. Pizza本已在小說寫入「華輝」。紅van從旺角起飛,駛過獅子山、吐露港,漸漸在大埔墟停下來。故事人物在小巴上經歷各種異樣,終於發現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消失了。他們憂愁地各自回到位於大埔不同地方的家:

在生活態度無休止的震動了半個多小時,互相傳了超過一百條短訊以後,我們十三個「生還者」,也終於得到了個所謂的共識。

基於事態嚴重 (真是個他媽官方的詞彙),遠比我們想像中離奇,我們決定今天下午三點半,齊集在大埔墟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茶餐廳內,商討我們下一步該如何。

──Mr. Pizza《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節錄)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劇照

唯一讓他們感到安全的地方,就是二十四小時也不關燈的茶餐廳。電影和原著小說,同樣提到「華輝」很受歡迎的蘋果批。我則比較愛吃它的雞批;批面有綠色車厘子的是蘋果批,沒有的是雞批。

華輝(小廚)餐廳的蘋果批和雞批 圖:Eatplayllove

「華輝」背後有好些沒有名字的小窄巷,都能通往一個叫「大明里廣場」的小公園。從地圖上看,大明里廣場就是大埔墟的中心點。外圍由大光里、大明里、大榮里和廣福里組成四條直線,俗稱「四里」。「四里」好像風車的車葉,中央合成一個正方形的大明里廣場。任整個大埔翻天覆地,廣場仍紋風不動。

大光里、大明里、大榮里和廣福里 圖:Chong Fat
未翻新前的大明里廣場 圖:Chong Fat

___________

鄒芷茵,香港地誌文學研究者,編有《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1、2》(合編)。飲食散文《食字餐桌》作者。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7/26/010122317.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