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今天,我們坐巴士可以舒適方便地到達港九新界,以至大灣區各個目的地。但在一百年前,香港卻完全沒有公共巴士的蹤影,那時候香港居民如要出入,只有三種選擇:其一是使用罕有的私家車;其二是使用人力車或者坐轎;其三是坐電車,但只限於服務港島北岸。當然,還有第四種選擇,就是安步當車和踩單車。
之所以如此,是由於二十世紀初期的香港居民不多,而且多以務農和捕魚為生,生活相對簡單,所以對公共交通的需求不太殷切。不過,隨著香港人口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增加,對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亦漸增,造就了一個經營公共巴士的有利條件,有商人把握時機,在一九二○年開始陸續開辦私營巴士路線。基於九龍半島與香港島受一海之隔,兩地的巴士服務亦只能各據山頭,其中在九龍半島方面,雷亮、雷瑞德、譚煥堂、伍時暢等人於一九二一年開辦第一條行走尖沙咀與深水埗之間的巴士路線,可以說是今天九巴2號路線的雛形,後來增加了行走佐敦道至紅磡路線,但只有九輛以“福特”Model T改裝而成的巴士。此後,其他私營公司亦加入維港兩岸的公共巴士服務行列,計有啟德汽車有限公司、中華汽車有限公司、香港大酒店公司、香港仔街坊汽車、香港電車公司(往返跑馬地)、南興巴士公司、泉興巴士公司和長美巴士公司等。
至一九三三年,當時的港英政府為了更好地管理公共巴士服務,將管理倫敦巴士服務的一套模式移入香港,實行專營巴士制度,將維港兩岸的公共巴士服務以競投方式招標,首次專營權維期十五年,由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至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一日止,結果九龍方面由以雷亮為首的財團投得,並正式成立九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至於港島方面,巴士專營權則由顏氏家族的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投得。根據標書規定,兩家投得專營權的公司必須接收其他落選公司的資產。從此以後,港島與九龍的公共巴士服務就由上述兩家巴士公司經營,儘管專營權多次屆滿,但港英政府都予以延續。
在上世紀初期,英國是世界上少有使用雙層巴士的國家,香港跟隨使用雙層巴士亦順理成章,因此香港的道路設計亦要為雙層巴士開綠燈。根據當年英國法例,雙層巴士的標準高度不能超逾四點四米,所以街道上所有構築物(包括招牌、街燈和橋樑等)的離地高度不能少於此數,以免駛經巴士被㓥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