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葉靈鳳書齋】我的書齋生活
來源:橙新聞    2019-06-20 10:07
我就經常在買書,也經常在讀書,使我的書齋維持着它的生命,也使得我的寫作生活獲得新的滋養,希望我有一天能夠寫得出一篇較充實的富有新生命的作品。

葉靈鳳(1905-1975),原名葉蘊璞,著名作家、畫家、藏書家,活躍於香港文壇數十年。葉靈鳳酷愛讀書、藏書,古今中外均有涉獵。由三聯書店出版的《讀書隨筆》(一套三集),便收錄了他數百篇的讀書筆記,讓讀者全面認識葉氏的藏書嗜好,豐富的學識修養和藝術品味。

要認識一位作家,不妨從他的書齋開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書齋生活

葉靈鳳

這個題目看來很風雅,其實在實際上未必如此。第一,我久已沒有一間真正的書齋,這就是說,可以關起門來,不許任何人闖進來,如過去許多愛書家所說的「書齋王國」那樣的書齋。

在許久以前我很希望能有這樣的一間書齋,可是現實早已闖了進來,面對着我,使我不得不同它周旋。從此我的書齋成了家中的休息室,成了會客廳,成了孩子們的遊樂場;有時甚至成了街上小販的貨物推銷場,他們會從窗外伸手進來向我招呼:「先生,要不要這個?」

最初,我還想掙扎,想在我的四周築起一道藩籬,就是無形中的也好,至少可以守護着自己的一個小圈子。後來漸漸的知道這也是徒然的,現實是無孔不入的,只好自己走了出來。

沒有了藩籬,也就沒有了界限,從此我不再與現實發生衝突,我的書齋天地反而變得更寬闊起來了。現在,我所說的書齋,就是這樣的一個書齋:四壁都是書,甚至地上也是書,是一間不折不扣的書齋,可是這間書齋卻是沒有門戶和藩籬的,誰都可以走進來,我也可以自由的走出去。

就在這樣的一間書齋裡,我在這裡寫作,我在這裡讀書,我在這裡生活。

書齋的生命,是依賴書的本身來維持的。一間不是經常有新書來滋養的書齋,那是藏書樓,是書庫,是沒有生命的,是不能供給一個人在裡面呼吸生活的。我的書齋生命,就經常用新書來維持。這是書齋的生命,也就是我的寫作生命了。

作家的書齋,隨着他的作品在變化;他的作品,也隨着他的書齋在變化。

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幾本書,一個沒有一間書齋的作家,縱然他的這間書齋,只是一隻衣箱,一張破板桌也好,他必需有一個工作場。不然,他從什麼地方將他的生活製造成作品,供給他的讀者呢?

我更不能想像一個不讀書的作家。讀書,是作家生活的一部分。他從書本上,為他的寫作生命汲取滋養,使他的生活更加充實,也就給他的作品增加了光彩。

就這樣,我就經常在買書,也經常在讀書,使我的書齋維持着它的生命,也使得我的寫作生活獲得新的滋養,希望我有一天能夠寫得出一篇較充實的富有新生命的作品。

這就是我的書齋生活。我坐在這間撤了藩籬的書齋裡,將我的寫作、讀書,和我的生活打成一片。雖然,有一時期,我很想使我的書齋成為禁地,不讓別人走進來,我自己也不想走出去。

現在我就這麼生活着,生活在我的這間沒有門戶,撤去了藩籬的書齋裡。

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讀書隨筆》(二集)

《讀書隨筆》(共三集)

作者:葉靈鳳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6/19/010119514.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