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上文提到,港英政府在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公布,會將小巴分成兩類,一類叫公共小型巴士,另一類叫私家小型巴士。前者可在街上兜客收費,最多可以載十四人,除有限制的地方外,什麼地方都可上落客;後者不可在街上兜客,通常都用作學童巴或者私家巴士。屈指一算,兩種小巴誕生到昨天剛好五十周年。
在小巴出現初期,為了規範經營,運輸部門將公共小巴的車身規定為米黃色,並且在車窗對下圍上一條紅色腰線,然後再噴上「公共小型巴士XX座位」及「PUBLIC LIGHT BUS XX SEATS」字樣,由於這條腰線將車身四邊圍住,所以人們索性稱之為「紅帶」,而在其後出現的專線小巴,因為腰線改為綠底白字,於是被稱為「綠帶」,這種設計一直沿用至上世紀末,由於小巴商會希望在小巴車身賣廣告,有腰線就會令廣告面積受到限制,於是向政府要求將腰線的位置遷移,最終改為車頂噴上紅色或綠色,並在兩旁加上「公共小型巴士XX座位」的中英文字樣,聰明的香港人又將這兩種小巴改稱為「紅頂」和「綠頂」,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公共小巴出現初期,車款可謂五花八門,有使用英國客貨車改裝的,也有使用美國「福特」客貨車改裝的,更有商人以日本貨車改裝而成,由於各車款的車廂大小都不同,所以載客量也未必能夠到十四位的上限,市面上於是出現不少只能載客九人至十三人的小巴,但不管如何,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全部沒有空調,在炎炎夏日,車廂就高溫得像個火爐,人們於是稱之為「熱狗」。直至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三菱」車廠出產了一款名為ROSA的空調小巴,有商人引入測試之後,認為可以迎合本港複雜道路環境,本港才正式出現冷氣小巴,但基於技術所限,當時的ROSA小巴的空調系統並非由汽車本身的引擎直接帶動,而是由一副額外加設的細汽缸容積汽油引擎所驅動,令一輛小巴需要同時使用兩副引擎,一副使用柴油,另一副則使用汽油,此舉不僅令經營成本大增,而且也為司機增添入油的麻煩,令不少業界採取觀望態度。
對於業界的憂慮,其實車廠也心裏有數,在不久之後,「三菱」車廠推出改良款ROSA,這次汲取了業界意見,將空調系統改為直接由本身的引擎帶動,經此一改之後,業界開始大量採用,就在這個時候,日本另一家車廠「豐田」也將旗下的COASTER空調小巴介紹給香港業界,由於車廂較為寬敞,加上性能穩定,令不少經營者轉投「豐田」的懷抱,從而加速了本港小巴由「熱狗」向空調車過渡的進程,數年間,本港市面的小巴大部分都轉為空調車,而且車主在換車時都傾向選用COASTER,最終出現今天小巴市場一個品牌獨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