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用溫暖的情懷 見證屋邨時光
作者:趙陽   來源:文匯報    2019-05-31 11:09
《邨越時光--一種屋邨情懷》作者梁瑋鑫,香港八零後,中學時開始用相機記錄屋邨,並漸漸成長為純粹的「屋邨愛好者」,在記錄的同時融入思考與情感,最終形成了「一種屋邨情懷」,真實而溫暖。
三聖邨的海產店 圖片出自《邨越時光-一種屋邨情懷》 三聯書店(香港)提供

【識港網訊】《邨越時光–一種屋邨情懷》的耐讀,正在於它的情懷。作者梁瑋鑫,香港八零後,中學時開始用相機記錄屋邨,並漸漸成長為純粹的「屋邨愛好者」,在記錄的同時融入思考與情感,最終形成了「一種屋邨情懷」,真實而溫暖。這情懷流淌於筆端、無聲地融入圖片,見證了香港屋邨的起源、構成、發展與變化,追逐着生活的煙火與時代前行的步伐,讓我們從字裡行間與每一幀圖片之中能夠觸摸到這個城市滾燙的心跳。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作者必須首先面對一個問題:受眾。香港讀者,對屋邨已然比較熟悉,倘若圍繞「屋邨是什麼」來展開,難免讓人生倦;非香港本土人士,對屋邨又可能只是觀其形、而不知其裡,難免對「屋邨是什麼」這個問題有着濃厚興趣。梁瑋鑫選擇了一個角度:以他出生的一九八零年作為分割點,對之前三十年設計與建成的屋邨,從他的鏡頭印記出發,以觀察者的角度找尋,總結概括屋邨的特點,並深入闡釋了香港屋邨從啟蒙到發展初期在城市規劃上的角色定位與功能考量。這顯然有種「補救式」尋找的意味,「對我這個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五十年代的徙置區如隔世故事,總是神秘而遙遠。」他把讀者帶入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與讀者分享喜愛公共屋邨的原因:強烈的密集主義,十分鮮明的形象,由於親人居住所在而產生的親切感等。這不但為香港本地讀者對屋邨的這段起源和發展歷程提供了新的認知路徑,而且為有興趣了解屋邨的非本地讀者提供了深入淺出的興趣讀本。對於一九八零年代至今的屋邨,作者更多地從建築學角度進行解讀,增強了科普性。

作者在講述屋邨變遷時,處處着眼於「功效」,即從居住者的角度出發,在看似科普的文字裡,也寫出了對於屋邨設計的真實體驗。有了這些文字做基礎,與之相匹配的不同年代的屋邨圖片,就不再是「外行看熱鬧」的認知圖,而成為引領讀者深刻理解屋邨設計與人居關係這一大主題的示意圖、人文圖。可以說這本書通過見證屋邨七十年變遷,反映了城市於發展過程中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堅守,這對於當下的城市規劃與治理,有着深刻的現實啟迪。

鏡頭下的人情味

人情味,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不論是文字講述,還是圖片呈現,作者力圖用它們記錄歲月的痕跡:「屋邨就是社會的縮影,包含的元素多不勝數,由建築美學到人文風景,每每可從細微之處找到有趣的地方。」從屋邨裡的晾曬衣物形成的萬國風情畫,到與屋邨配套的兒童遊樂設施帶給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童年記憶;從傳統風俗成為屋邨人文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種種儀式和景致,到已然成為歷史的屋邨涼亭式熟食檔;從各式各樣的屋邨小店,到屋邨的生活尋常之中累積的一點一滴,表達「生活處處皆有愛」這樣一個溫暖的主題。

拍攝於2014年華富邨的逆光相片,橫跨220-221頁,剛剛打籃球歸來的少年,在正午的陽光下將籃球拋向天空。作者捕捉了這一瞬間。逆光下的主體層次分明,線條突出,兩座樓宇之間,陽光、藍天,少年的雙手和有力的步伐,暗喻着憧憬和希望。逆光之中的明快,與其說是攝影師藝術觸覺的把握與呈現,不如說是他隱藏於內心深處的對屋邨的愛與期冀。

226頁上,拍攝於2016年梨木樹邨的照片,一個戴着黑色墨鏡的長者,坐在乒乓球枱上。從光影可以看出,那是一個色彩較深的午後,半黑半白的髮色,為光影略添了一抹凝重。男主人公上身穿着白色的羽絨服,卻赤着腳,一雙藍色的拖鞋脫落在地上,似與羽絨服形成一種對比。我從圖片中讀出了這個屋邨中的男人內心或存的無奈和不甘。

晾曬被子衣物的照片,大部分沒有「人像」,但通過顏色的對比、抓住因建築結構不同呈現出的不同狀態,生動地表達了市民的生活智慧,讓圖片洋溢着生活的溫情。209頁三聖邨的海產品店舖,中年女人的凝思、丈夫的憨笑,似與黃燦燦的魚乾無聲地唱和,夜色就那樣暖了起來。

這些帶有人情味的表達,成為這個城市人文的光影,濃縮在記憶的香片中。溫暖的情懷,在於一顆向美的心,如作者所說,當某一天,他在何文田邨休憩處拍攝時,鏡頭捕捉到一個長椅上讀報的老伯,他欲按下快門,忽發現一隻貓在旁邊散步。此時,他進行了溫暖的猜測:貓與老人應該是樂於親近的。於是,他等了很久,用鏡頭驗證了自己的判斷:貓輕輕地跳上長椅,一邊曬太陽,一邊默默地陪伴老人。人與貓的目光交匯之處,以及攝影師的期待和耐心等待,我想,正是溫暖的情懷所在。

傳遞「真實的片刻」

一本書,究竟能承載多少分量?除了書本身的內容及其藝術價值,我更關注作者的理想和情懷。梁瑋鑫,這個香港的年輕人,把攝影和記錄屋邨作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二十幾年如一日,用內心的堅守收了一份人文理想的滋養。這種堅守與付出,在當下、在今天,尤為寶貴。

「童年時對公共屋邨建立情愫,中學時舉起相機尋找消失的屋邨片段,一天一點搜集資料,認識每一條屋邨的歷史,年年月月的實地觀察,由冰冷的建築物中拾回點點屋邨溫情。現在的我依然不清楚我拍出來的相片有沒有藝術價值,但至少我希望可以為每一張相片傳遞一個小故事,一個真實的片刻。」我不禁想起已故畫家吳冠中先生在世時曾說:「執着應該是一種真實。」梁瑋鑫說:「觀察,是相信你所看到的;喜愛,是相信你所着迷的。」用一種溫暖的情懷,表達和傳遞「真實的片刻」,記錄這個城市的美好,對於我們這個城市和人生,不僅必要,而且意義深遠。

原文鏈接: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5/20/BK1905200001.htm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