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為深化粵港青少年對大灣區發展的認識,培養家國情懷,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九龍西區聯絡處主辦「粵港青少年交流團2025」,組織120名中學生及教師於7月展開為期三天的東莞、廣州及佛山考察之旅。活動聚焦東江水供港60周年歷史意義,結合科技企業、歷史文化及高校參訪,全方位提升學生對國家發展與中華文化的認同。
同學於東深供水工程紀念園與周恩來雕像合照
交流團首站抵達東莞東深供水工程紀念園,正值東江水供港60周年重要時刻。全國政協委員、中總副會長樊敏華向學生動情講述歷史:「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大旱,中總聯同友會向中央緊急求援,周恩來總理親自特批建設東深工程。自1965年起,東江水越山而來,徹底解決香港缺水危機。」樊會長強調這項跨越時代的工程承載著中央對港人的深切關懷,勉勵同學「飲水思源」,培養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公民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中總副會長樊敏華向學生介紹當年中總有份促成「東江之水越山來」
在廣州行程中,交流團獲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民族宗教工委主任馬衛平等工委領導熱情接待。師生深入考察黃石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人大主題公園、全民發展中心及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親身體驗全過程人民民主運作模式與精細化民生服務體系。
團員同時參訪廣州暨南大學,與在讀港生深度交流,探索大灣區高等教育資源優勢及跨境升學路徑,為未來生涯規劃開拓視野。
學生操作氫能發電。
交流團緊扣時代脈搏,參觀遊戲龍頭企業-三七互娛,見證人工智能驅動文娛產業變革的前沿應用。在佛山南海氫能館,學生們了解到氫能技術在多領域的創新實踐,認識國家新能源戰略與大灣區綠色轉型的宏偉藍圖。
文化傳承環節壓軸登場。師生走訪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風古灶陶瓷文化遺址,欣賞非遺傳承大師「一把剪刀紙上生花」的精湛剪紙藝術,並親手體驗剪紙創作,沉浸式感受中華傳統工藝的博大精深。
了解人大民主建設運作模式
中總粵港青少年交流團自2014年創辦至今已踏入第八屆。本屆活動獲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合辦的「民青局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並得到廣州市人大、市委統戰部、佛山市政協等內地部門鼎力協助。交流團陣容強大,由中總副會長樊敏華、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擔任榮譽顧問;會員服務及地區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建年任榮譽團長;九龍西區聯絡處主任甘志成任團長,副主任廖志斌任執行團長;副主任莊小霈、黃鎮源、賴榮春等亦全程參與。
學生體驗剪紙手作
參與學校反饋,學生透過三天豐富行程,深入認識大灣區發展機遇與國家歷史文化,在「充滿歡樂與知性的旅程」中拓寬視野,更促進粵港青年建立深厚友誼,為未來攜手建設灣區播下種子。活動彰顯中總長期致力青年工作的承擔,持續為培育心懷家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新一代搭建成長橋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