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愈來愈多港澳居民透過跨境網購平台購買內地商品。香港消委會由2022年至今年6月,共收到逾萬宗與內地電商相關投訴,經與內地投訴協作機制,大部分可以解決。然而,一名13歲港童早前透過網上購物平台「拼多多」買入煙霧彈玩耍釀成火警,更因涉嫌管有爆炸品被香港警方拘捕,事件反映三地法規各有不同,網購行為隨時有機會觸犯法例。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及澳門消費者委員會昨日首次聯合發出提示,指部分內地商品因受當地政策法規、物流成本、商品性質及營銷策略等因素影響,只在內地市場銷售,提醒消費者跨境網購需保持謹慎。
近期不少港澳消費者為購買受內地政策法規、物流成本、商品性質及營銷策略等因素影響,只予內地市場銷售的商品(內銷商品),會透過內地集運倉代收及安排集運,或親身到內地自提點自取,因此令網購步驟和運輸過程延長,增加消費風險。亦有消費者在網購內銷商品時,遇上退貨或換貨等消費糾紛,投訴時亦出現困難。
為協助港澳消費者更了解內地相關法規,加強維護自身消費權益的意識,並更放心地網購內銷商品,粵港澳三地消委會聯合發出5項消費提示(下稱「提示」),提醒消費者須注意內地與港澳法律標準不同、運輸流程中必須檢查商品狀況,以及查清清關免稅規定以免招致損失等。
宜優先選擇有退貨運費險商品
現時內地與港澳法律標準及產品規定各有不同,而內銷商品只需符合內地相關規定及標準,「提示」指港澳消費者若對個別品質標準有特定要求,應在購買前仔細查閱產品的詳細資料、功能說明等資訊。三地消委會並提醒市民,由於內銷商品到達集運倉後的後續物流安排需由消費者自行處理,若決定退貨相關費用往往需要由消費者自行承擔,即使因商品出現品質問題而需要退貨,商戶亦可能拒絕承擔跨境運費。
消費者應優先選擇提供退貨運費保險的商品,或事先與商戶協商出現品質問題時的退款方案。
跨境網購涉及多個環節,若消費者在簽收時發現商品出現破損等問題,便可能陷入多方互相卸責的困境,因此應盡可能在運輸過程中檢查商品的狀況。若購買貴重、易碎等商品時,可優先選擇能提供開箱驗貨服務的集運倉,或額外購買「開箱拍照」等服務。
先以「掌上海關」查核是否違禁品
另因跨境網購涉及海關監管,港澳消費者在購買內銷商品時需留意是否屬於禁止出境或入境的物品,並查詢免稅範圍和免稅額,亦可透過內地海關推出的「掌上海關」應用程式事先了解相關資訊。香港消費者亦可查閱香港海關有關進出口管制的網站了解更多相關資訊。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時,可先向相關網購平台申請介入處理,若無法解決糾紛,可向所屬地區的消費者委員會或透過廣東消費投訴諮詢信息化綜合平台進行投訴。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以早前一名13歲男童在「拼多多」購買煙霧彈為例指出,最佳防範措施應是從源頭阻截不符合香港法例的商品,「如今網購平台可查看消費者的IP位置,若網購平台自行把關,例如建立關於香港法例的資料庫等,當發現香港消費者購買不符合香港法例的商品時,便可自動攔截交易。」
他同時建議特區政府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讓消費者了解商品是否符合香港法例;海關亦應加強抽查網購產品,以免不法之徒利用網購將違禁品運入香港。
「現時港人跨境網購已相當普遍,雖然大多數消費者經驗相當豐富,但亦偶然出現一些貨不對辦更要於退貨時自行承擔運輸費用的情況。」邵家輝並指出,購買了不符合香港能源標籤的電器產品、不符合香港食安標準的網購食品,或不符合香港甲醛含量標準的傢俬等亦時有發生。
粵港澳三地發布跨境網購只予內地市場銷售商品提示
●法律標準各有不同 核對商品信息需留神
購買前應仔細查閱產品的詳細資料、功能說明等資訊,有需要時可進一步查閱產品的品質標準,考慮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避免收貨後引起消費糾紛。
●運輸流程變複雜 必須檢查商品狀況
應在運輸過程中檢查商品的狀況。若購買貴重、易碎等商品時,可優先選擇能提供開箱驗貨服務的集運倉,或額外購買「開箱拍照」等服務。
●退換費用存爭議 提前協商確定更放心
應優先選擇提供退貨運費保險的商品。在選購有較大機會退貨或體積較大的商品時,可事先與商戶協商出現品質問題時的退款方案,在雙方達成共識後才選購。
●清關免稅有規定 及早查清免招損
在購買內銷商品時,需留意是否屬於禁止出境或入境的物品。香港消費者可透過內地海關推出的「掌上海關」應用程式,及查閱香港海關有關進出口管制的網站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遇上糾紛及時投訴 保障自身消費權益
網購時應妥善保存訂單資訊、客服溝通紀錄等憑據,若發生消費糾紛時可先向網購平台申請介入處理。若無法解決糾紛,可向所屬地區的消費者委員會或透過廣東消費投訴諮詢信息化綜合平台進行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