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書迷家長忙掃貨
作者:香港文匯報 記者 張弦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7-23 10:33

【識港網訊】於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三十五屆香港書展,聯同第八屆運動消閒博覽及第五屆零食世界昨日圓滿閉幕。雖在颱風「韋帕」吹襲下,周日被迫休市,但三項展覽於6天展期仍合共吸引89萬人次入場,調查指入場人士於書展內平均消費918元,較去年微升,丁財兩旺收官。不少書迷、家長等昨日帶同手拖車或行李箱到書展作最後衝刺,冀搶購筍貨,參展商亦趁最後一日推出多種優惠吸引更多顧客,例如50元任選4本食譜、財經或兒童書等特價書,引起不少書迷聚集挑選。有參展商表示,今年正值抗戰勝利80周年,相關書籍備受追捧,又指即使因颱風而停業一天,人流及銷情均勝於去年,估計銷售額增長近10%。

書展最後一日人山人海,不少書迷抓緊時間買書或閱讀,最後一小時仍有不少書迷在各類攤位前挑選或閱讀書籍作「最後衝刺」。(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書展昨日踏入最後一天,現場人山人海,不少攤位前排起結賬長龍,個別通道水洩不通,只能側身通過。書展於下午5時結束,最後一小時仍有不少書迷在各類攤位前挑選或閱讀書籍作「最後衝刺」。正值暑假,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到書展購買練習冊、課外書等,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的攤位推出多種折扣,香港文匯報記者見書攤長期有數十名家長、學生挑選完畢後排長龍結賬。

 

小書迷聚精會神閱讀。(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陳女士帶同就讀小學的兩名子女在攤位前挑選練習冊,她指其子女均沒有補習,打算購買幾本練習冊,讓他們可在暑期做一些練習,避免整個暑假毫無收穫,但不會買太多,希望留出讓孩子玩樂的時間及空間。除了練習冊,陳女士亦打算讓孩子挑選漫畫等自己喜歡的書籍,預算消費約1,000元。

 

陳女士(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林銀平表示,中學階段的書籍中,文言文訓練類書籍銷量最佳,其中一本高中12篇精讀本亦已經售罄。至於小學階段的書籍中,特價30元的教輔書,包括中文、數學、英文訓練類的書銷售量可觀,已售出數百本,「家長通常按照學生的年級整套購買,而一些白話文相關書籍也較受歡迎。」

 

林銀平(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有參展商料銷售額增近10%

林銀平表示,公司趁展期最後一天在原有折扣基礎上推出「折上折」,滿足特定條件可再享額外優惠,例如500元減10元,且不限金額任何消費都會獲贈紀念品。她指今次書展以周六人流最多,形容散場時如同演唱會一樣熱鬧,昨日最後一日的人流也符合預期。雖然今次書展因颱風暫停一天,但銷售情況比預期好,估計今年人流按年增加至少10%,銷售額預計亦有增長。

商務印書館的展位亦聚集了不少書迷,針對兒童學習類書籍於最後一天加大優惠,例如部分書籍從「100元三本」調整為「100元四本」。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吳小燕表示,今年銷售的文學類書籍較往年增多,另因為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相關書籍較受關注及追捧,「他們主要是年紀較大的人士;學生群體則更關注教育類書籍。」她指公司展位擺設的教育類書籍以考試導向為主,例如針對文憑試的中文及英文寫作類書籍,而前晚營業時間延至晚上11時,亦吸引了較多成人讀者。她指即使因颱風而暫停一天,整體銷售情況也較去年增長近10%。

 

吳小燕(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家長學生花過千元購書購練習冊

即將升讀中五的學生歐陽同學連續第三天到書展掃貨,他指前幾天購買了備戰文憑試相關的練習冊等,昨日打算購買一些歷史類的課外書及中文SBA(校本評核)相關書籍,估計這幾天合共花費逾1,000元,並認為書展的書籍類別多,各類公司亦提供很多優惠折扣。

貿發局指出,今年書展有逾萬名1990年出生人士享用免費入場優惠,另據其託研究機構抽樣訪問逾860名入場人士的調查顯示,今年在書展的平均消費為918元,較去年微升,金額佔全年購買印刷書籍平均支出的 57%。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書展內多場講座亦座無虛席,各地重量級作家親臨與書迷互動,有助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貿發局將繼續舉辦多元展覽,包括下月舉行的美食博覽、美食商貿博覽、美與健生活博覽、家電·家居·博覽及香港國際茶展,為展商締造商機,持續為經濟增添活力。

習近平三著作繁體版完售 現場讀者爭相翻閱

習近平主席的《論教育》、《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近鏡頭:溫暖的瞬間》繁體版新書近日出版發行,並在今屆香港書展多個攤位擺放出售,吸引不少市民包括年輕人前來購買。有立志要當老師的中學生昨日購買《論教育》,希望從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中獲取啟發;亦有長者購買習近平主席之前出版發行的著作,希望透過閱讀了解更多國家領導人的思想等。

 

不少市民包括年輕人前來購買習近平主席的著作。

 

昨日是香港書展最後一天,不少市民把握機會入場買書,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所見,多個攤位擺放習近平主席近日出版發行的三本繁體版新書,以及之前發行的一些著作,吸引不少人在場「打書釘」。

 

不少人翻閱習近平主席著作。

 

中五生冀當老師 盼讀《論教育》獲啟發

今年即將升讀中五的歐陽同學即場購買習近平主席的《論教育》,他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教育下一代很重要,自己未來想做一名老師,希望能夠入讀心儀的大學。他希望能從《論教育》中獲得思想啟發,將來能夠引導學生更多了解祖國和加強身份認同。

 

歐陽同學即場購買《論教育》,希望能從中獲得思想啟發。

 

老書迷冀深入了解習主席思想

白髮蒼蒼的王先生昨日選購了一本習主席的著作《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希望透過書籍更深入了解習主席的思想。他指,現時國家最重要的是發展經濟,選購這本書是想了解多些關於國家經濟政策方向。

內地組團單位環球新聞出版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整個書展期間,不斷有香港市民前來翻閱和購買習近平主席的三本新書,公司這次準備的50套書基本上賣完。

其中《近鏡頭:溫暖的瞬間》最吸引市民,除了封面是彩色,更因為書上有習主席的相片。

 

大文集團攤位勁吸客 兩報贈閱不停補貨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攤位深受讀者歡迎。

 

第三十五屆香港書展昨日圓滿閉幕,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首次參展,精心布置的攤位連日來亦深受讀者歡迎,到攤位前參觀、閱讀報紙及挑選書籍的讀者絡繹不絕,讓集團能進一步向外推廣。有中學老師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已連續幾年訂購《文匯報》及《大公報》,並剪下一些資料作授課之用,向其學生講解國家最新科技等方面的發展;亦有讀者購買有《文匯報》字樣的筆記本作為紀念。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在書展布置的攤位,除了擺設許多大公文匯集團出版的圖書和其他出版社的圖書,亦免費派發即日的《文匯報》及《大公報》。報紙甫放上桌,沒多久便被「搶光」,令攤位職員趕忙補貨。

 

前來的讀者絡繹不絕。

 

攤位還用一大面展板呈現《文匯報》與《大公報》的創刊歷史及多年來參與報道的重大事件等,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攤位展板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中學老師:紙媒閱讀感無法取代

中學老師朱女士昨日在攤位領取報紙,她指閱讀《文匯報》及《大公報》已成為過去兩三年的習慣,平日隔日輪流購買並閱讀兩報。

 

不少人試玩攤位內的拍照遊戲。

 

她表示,喜歡通過報紙閱讀新聞和資訊,比較少在網上看視頻類的新聞內容,「報紙的質感與閱讀感始終是線上無法取代的。」朱女士亦會妥善保留報紙,並會將優質報道或重要的內容剪報保存。她說:「我比較關注報紙的內地新聞,尤其是環保、科技及航天等方面的新聞。我會記下重要的新聞訊息,並將報紙帶到課堂與學生們分享,學生們對此反應良好,而他們也喜歡看報紙。」

74歲的盧先生於退休前,連續幾十年每天都會購買並閱讀《文匯報》及《大公報》等三四份報紙,因他之前從事運輸業工作,需要閱讀報紙了解時事。退休之後盧先生很少購買和閱讀實體報紙,更多通過線上新媒體觀看感興趣的內容,他亦有在線上訂閱電子報,認為價錢比購買實體報紙便宜,「幾百元一年可以看全年報紙,實體報紙一份要十幾元。」但他指閱讀電子報時覺得字小、圖少,需要放大字體閱讀。

退休人士馮先生昨日瀏覽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攤位時,打算購買有《文匯報》字樣的筆記本作為紀念。他指自己有不時閱讀報紙的習慣,會閱讀《文匯報》及《大公報》等的網上新聞,惟他較少購買實體報紙,偶爾會接觸街上免費派發的報紙。

他說:「我更多時候是通過網上和手機閱讀新聞,因此新聞內容愈短愈好,除非遇到近期比較關注的議題,才會瀏覽較詳細或專題文章。」他亦認為,近年受大眾歡迎的短視頻類新聞,大部分是搞笑或沒有意義的內容,沒傳遞很多資訊,比較浪費時間,自己更傾向閱讀文字類的新聞。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