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7月12日,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以下簡稱勞務工博物館)「時空繪廊」創意空間正式開放,吸引了眾多市民、家長和小朋友前往參觀、拍照打卡。這次勞務工博物館「時空繪廊」創意空間打造,通過博物館外牆面與地面的聯動彩繪,將勞務工歷史、城市發展史轉化成了可觸摸的城市發展「時空畫卷」,成為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城市空間再造的又一創新案例。
漫步博物館外牆,一幅長達30米的彩繪引人駐足:左側是上世紀80年代「三來一補」企業廠房原址與永興橋等歷史地標,右側則躍動着灣區書城、濱海藝術中心等新城區文化地標,中間由一列「高鐵追夢號」貫穿。據設計團隊介紹,牆繪以「相機拍攝」為線索,用12處地標串聯深圳40年發展,「就像一幀幀電影膠片,勞務工既是見證者也是主角。」
市民黃女士90年代前往深圳,是一位見證深圳發展的建設者,她帶着女兒參觀勞務工博物館,指着牆角的炮仗花鞦韆和慵懶的貓咪彩繪說道:「最打動人的是細節!空間打造生動、活潑,能讓小孩子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深圳的發展,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空間裏生活化元素與頂部的「勞博」標識相映成趣,呼應了博物館「勞務工之家」的定位。而地面配套彩繪「勞務工精神航海圖」則以波浪線條引導參觀,與牆面形成「縱橫敘事」。參觀者行走其中,彷彿翻閱一部立體的城市奮鬥史。
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是由深圳市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舊址改造而成的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座以勞務工歷史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其場地前身是上屋熱線圈廠,於1978年成立,2008年改造為勞務工博物館,場館通過藝術設計強化其「平民豐碑」的屬性。「時空繪廊」創意空間,特意融入了舊廠房鐵窗、生產場景等元素,「讓建築本身成為展品!」寶安博物館負責人對記者說。
作為深圳市紅色旅遊景區,勞務工博物館近年來持續創新表達方式,不斷滿足市民需求,打造了「博享非遺」、「勞務工大講堂」、「勞博文化夜校」和「打工文學展」等品牌活動,勞務工博物館被列入國家、省、市、區紅色教育基地、實踐基地,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三級博物館」,2025年「打工文學展」巡展項目獲省級平台認證,社會影響力輻射粵港澳大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