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時髦服飾的急先鋒中,除了青樓妓女,還有女學生。自從晚清政府開辦女學之後,民國更加鼓吹女子受教育,於是女學生為數極多,成為社會上的一股新興勢力,她們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主張男女平等平權,標榜自由,不拘舊俗,時人就稱她們為「自由女」了(亦有文人戲言為「自由花」)。
其時女學生的組織成分是頗為複雜。有留學歸國者,帶來東西洋女子的衣着特色,有少奶奶不甘家中寂寞者,進學堂讀書消遣時間,甚至有妓院裡的雛妓到來求學者,例如上海美國教會所辦的中西女學,「它的校址在漢口路,四周圍都是妓院,它那裡附設的慕爾堂,辦了一個婦女補習學校,妓院裡的雛妓,在那裡補習的不知其數」。當然,最大部分的女學生,都是為求知識充實自己的青少年女子。
她們廣為流行的是東洋髮式和西式圍巾,愛着西式皮鞋,至於金絲眼鏡、手錶、懷錶、洋傘、手提包等,式式俱備。她們衣着雖不及青樓女子奢侈,但另有艷麗處,例如很重視髮型和點綴髮髺的蝴蝶花,有詩為證:「當頭新髺巧堆鴉,一掃從前珠翠奢,五色迷離飄緞蝶,真成民國自由花。「尤其在粉頸上繫一條圍巾,「兩肩一幅白綾拖,體態何人像最多,搖曳風前來緩緩,太真返自馬嵬坡」。把繫圍巾女子比喻為大美人楊貴妃(給絲巾絞斃於馬嵬坡),當然是騷人墨客的幽默,但也反映現象。而女學生繫圍巾風氣一開,各界女子亦爭相學習了。
有時又會着得奇形怪狀,例如李伯元(1867─1906)著《文明小史》描寫一位進過學堂的少奶奶:「穿雙外國皮靴,套件外國呢子的對襟褂子,一條油鬆辮子拖在背上,男不男,女不女的,滿街上跑了去。」
有時又會着得像青樓中人,招搖過市,引起非議,當時各城市已有輿論強調衣服與社會身份關係的重要性:「近年來大家都不肯往這點上講究,也有女扮男裝的,也有仿妓女戲子裝飾的,也有學生仿流氓打扮的,鬧得糊裡糊塗。」
1913年7月10日的《教育雜誌》刊登「取締女學生之服裝」的消息:
「粵省自光復後,風俗日淪,一般女子無日不以出外遊行為事,而其服式亦日變古怪,女學生亦紛紛效法,教育司以此等服式,令人鄙視,殊非女學生所應為,昨特佈告略云:近來有一種女子,舉止佻達,長襪猩紅,袴不掩脛,此在無知識者為之,尚不足責,不謂人格尊貴之學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本司為維持風化起見,為此特申告戒,酌示範圍,查部令女學生,自中等學校以上着裙……裙用黑色,絲織布製,均無不可,總須貧富能辦,全堂一致,以肅容止,以正風尚。」
文中提及「近來有一種女子,舉止佻達,長襪猩紅,袴不掩脛」,似乎是指青樓中人,因為當時妓女皆以着褲為時尚。當教育司重申黑裙為學生裝之後,各省紛紛執行,便有所謂「文明新裝」出現了。其特點是服飾簡樸,上穿素色衣襖,下着不帶繡文的黑長裙,放棄簪、釧、耳環、戒指等首飾,以淡素取勝,成為當時女裝的一股清流。連帶那些高級妓女也跟風學習,「出局而貂狐金繡,仍為庸妓,自負時髦者,必作學生裝。」
而直至五四時期,白布衫、黑布裙和白運動帽,依然是女學界的流行服裝。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4/25/0101151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