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不少唐詩皆反映不同地域的獨特人文景觀、民俗風情和山水風光,藝術價值不容置疑。我們將向各位介紹七首富代表性的唐詩,透過考證和挖掘詩中地點的歸屬、歷史變遷,以及詩人的行蹤與詩作所指等,引領大家遊賞唐詩,遊賞中國。第一篇先從盛唐詩人王之渙名作〈涼州詞二首(其一)〉開始。
在這條西北邊塞的通商之路上,既有大漠孤煙、駝鈴聲聲,也湧現了無數歷史傳奇與英雄豪傑。尤其是在唐代,隨着國力的強盛,許多詩人踏上了這條充滿理想的傳奇之路,去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渴望與追求。
這些邊塞詩歌銘記著曾經的繁華與歷史滄桑,也為今天的人帶來無限的嚮往與追尋的線索。時至今日,這條古絲綢之路已然煥發出新的魅力,吸引無數旅遊者的目光與腳步。
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關於詩人
王之渙(公元688-742 年),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盛唐詩人。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多被當時樂工製曲歌唱。傳世之作現僅存六首。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公元713-741 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
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正是這首《涼州詞》。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由此表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為她的扇子題詩。那位書法家寫的正是這首《涼州詞》。由於疏忽,書法家忘了寫「間」字。慈禧大怒,要殺他。那位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並當場讀給慈禧聽:「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慈禧聽罷,轉怒為喜,連聲稱妙。
旅遊看點
玉門關
俗稱小方盤城,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玉門關因此而得名。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地打擊了匈奴右部。同年,漢分河西為武威、酒泉兩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設張掖、敦煌兩郡,同時建玉門關和陽關。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從此,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為西漢王朝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關隘和絲路的交通要道。這裏曾隨絲綢之路的三通三絕而屢次興廢,最後淪為廢墟。
玉門關遺跡
現在的玉門關遺跡,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走敦煌西線前往雅丹魔鬼城必須經過這裏。在這裏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形態逼真的天然睡佛,有幸還可以看到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2014年,玉門關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敦煌
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歐洲的唯一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在南朝被記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東漢地理學家應劭說:「敦,大也;煌,盛也。」大和盛就是開拓和發達之意。
著名學者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敦煌最為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它位於敦煌市東南鳴沙山東的斷崖上,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莫高窟始建於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存有洞窟735 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 餘尊,唐宋木構窟簷5座。
酒泉
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之間,為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是敦煌藝術的故鄉、現代航天的搖籃、新中國石油工業和核工業的發祥地。主要有莫高窟、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鳴沙山月牙泉、三危山、陽關、安西鎖陽城、酒泉公園、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等旅遊景點。
_____________
上文摘自並改編自《唐詩中的旅遊(上)》
【唐詩中的旅遊】秦時明月漢時關
《唐詩中的旅遊(上)》
主編:李金早
出版社:中華教育
出版時間:2019年2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4/10/0101141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