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灣區聚力強科研 代表獻策中醫藥創新發展
作者:胡若璋 俞晝   來源:文匯報    2023-03-10 08:52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來自灣區的多位代表委員就如何加快推動粵港澳中藥產品註冊互認互通,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中醫醫療服務標準化研究機構,加強相關研究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頂層設計,盡快編制粵港澳大灣區醫藥健康產業鏈長制發展規劃,提出了具針對性的建議。其中,「港澳研發+廣東轉化」「廣東研發+港澳孵化」「港澳產品+廣東應用」等產業合作模式的倡議也備受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中醫藥產業,已是三地共識。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來自灣區的多位代表委員就如何加快推動粵港澳中藥產品註冊互認互通,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中醫醫療服務標準化研究機構,加強相關研究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頂層設計,盡快編制粵港澳大灣區醫藥健康產業鏈長制發展規劃,提出了具針對性的建議。其中,「港澳研發+廣東轉化」「廣東研發+港澳孵化」「港澳產品+廣東應用」等產業合作模式的倡議也備受關注。

「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出身於香港中醫藥材世家,李應生自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以來,一直在為中醫藥在港發展以及「走出去」積極建言。上一個五年,他帶來14份關於中醫中藥創新發展的議案,如建立大灣區中醫藥高地發展協調機制、允許香港註冊中醫師在大灣區內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港註冊的中成藥產品通過簡易註冊制度等議案,其中不少建議已經獲得採納。

◆李應生

港擔國際中藥貿易中心角色

「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工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李應生表示,建設大灣區中醫藥創新高地需要把握時機迅速加碼,香港應該朝着建設國際中藥貿易中心的方向努力進取。

◆代表建言加速建設大灣區中醫藥創新高地。圖為香港的大學生在內地中醫館交流學習。 資料圖片

成立大灣區中醫藥科研培育中心,也是李應生今年的重點議案之一。在他看來,經過了初期階段的融合試點,如今建設大灣區中醫藥創新高地,需要在跨區域合作,資源整合上面進一步優化。

「科研攻關需要人才交流,也需要高端設備的支撐。」李應生在調研中發現,灣區三地的一些科研項目還存在很多重疊,這其實會帶來人員、設備、時間的巨大浪費。簡單來說,現在就是需要在資金過河、機制共享中更進一步集中力量、資金做好中醫中藥的科研以及成果的轉換。

◆ 業界指灣區三地的一些科研項目存在重疊。圖為廣州中醫藥大學許能貴教授指導學生做針灸研究。資料圖片

「生物醫藥產業是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的朝陽產業之一,針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建議制定大灣區醫藥健康產業鏈長制發展規劃,加快推動粵港澳中藥產品註冊及中醫藥醫療服務標準的互認互通。」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對灣區中醫藥發展各自的優勢有着充分的認識。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港澳研發+廣東轉化」「廣東研發+港澳孵化」「港澳產品+廣東應用」等產業合作模式,是推動中醫藥在大灣區長足發展的重要路徑。與此同時,利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也可在中醫藥科研創新、標準制定、檢驗檢測以及藥物製造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李楚源

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待建立

「據我了解,香港特區建設的檢測中心計劃持續推動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期待漢潮檢測中心和香港檢測中心在未來能夠開展對接交流,積極探討在中藥材檢測、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等方面合作。」李楚源所說的漢潮檢測中心,是廣藥白雲山、采芝林藥業、暨南大學、廣東省藥檢院等合資組建的廣東漢潮中藥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及新型研發機構,已獲得國家頒發的CMA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被認定為「廣東省傳統中藥創新中心」、「廣州市大灣區中藥產業檢測檢驗公共服務平台」。

李楚源亦指出,粵港澳三地雖然有着各自資源優勢,但長期以來三地存在不同的社會治理體系,產業協同發展與融合發展程度還有待加強,政產學研用之間尚需要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

倡建國家級產業發展母基金

他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盡快編制粵港澳大灣區醫藥健康產業鏈長制發展規劃,發揮鏈長統籌協調促進作用以及鏈主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依託龍頭企業加速推動一批重大創新產業化項目落戶大灣區。

「建設世界級大灣區,需要世界級頭部企業。」李楚源表示,可以成立國家級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母基金,支持龍頭企業通過併購、合作等模式擴大規模,增加市場競爭力。

香港中醫界回應

中醫師公會永遠會長關之義:

內地中醫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有長遠發展,走向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發展方向,而香港中醫一直保持傳統,憑療效打響口碑。兩地中醫若能充分交流、互補短長,對提升中醫水平、促進中醫藥標準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亦有助中醫借香港國際都市的平台向國際發揚光大。

註冊中醫師袁志寧:

中醫是中國人幾千年文化,在香港得到很好傳承,和西醫各有短長,治療效果明顯,若能和大灣區同行共同交流,促進研究推廣,對中醫發展有重要作用。香港中醫一向面對國際,口碑所致,許多外國病人亦慕名求醫,若能深入進行標準化研究,對中醫走向國際有重要作用。

共建博館景點 促國粹走出去

「身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港澳地區,還有待建立可視化、社交化的中醫藥科普陣地和文化宣傳陣地。」李楚源建議,推動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大灣區中醫藥博物館,攜手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可以整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文化傳播及康養資源,推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品牌價值高、內涵豐富的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度假區。」李楚源舉例說,「比如,可以整合廣東各地中醫藥博物館、中藥材種植基地、中成藥製藥企業GMP藥廠等資源,設計大灣區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休閒精品線路,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產業發展。」

據悉,廣藥集團建設的神農草堂作為全國首家半開放式的中醫藥文化博物館,至今已接待海內外遊客超280萬人次,是名副其實的中醫藥「活」名片。

李楚源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希望大灣區協同發力,相向而行,推動中醫藥邁向更廣闊的世界舞台。

業界翹首港中醫醫院 壯大科研實力

香港抗擊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中央的大力支援下,中醫藥首次全方位參與香港防疫抗疫工作,彰顯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2022年6月2日,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和相鄰的特區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破土動工,醫院計劃於2025年建成。

「我很期待醫院的落成。」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表示,祈福醫院一直很重視中醫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建立了祈福國醫館,不斷強化了中醫力量。「2019年,我們曾積極對接香港莊柏醫療集團等,計劃發揮各自優勢開展醫療領域的深度合作。遺憾的是,受疫情影響,該計劃暫被擱置。」

臨床實驗不用北上

如今,中國防控形勢總體向好,許多交流共建合作即將重啟。「疫情之前,我們一直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長期合作,共同開展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工作,對接學校的學生來院交流學習。疫情結束後,我們將繼續與香港的高校洽談合作,希望成為香港中醫師和技師的實習基地,給這些中醫學生成長以及執業的機會。」

在李應生看來,香港首家中醫院的落成,其意義之大不單只是市民之福,更是科研的好幫手。最直接的一個載體作用就是,香港的臨床實驗不用遠赴內地進行。除此之外,作為一間純中醫藥的醫院,它還可擔當示範作用,招聘人才,探討香港的中醫中藥發展專科路向。

「中醫藥在大灣區創新發展,不僅要讓中醫藥產業規模化,也需要政府、醫院、社會組織、大學等多方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李應生滿心期待。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