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韶關南雄修復古驛道 助推旅遊
作者:李芳 董子龍 蔡仁銀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19-03-15 12:09
連續的陰雨天氣結束後,這兩天韶關南雄市終於迎來了燦爛的陽光。陽光下,該市珠璣鎮中站村300多畝油菜花爭相開放,形成了一片金黃色的花海。
古驛道歷史遺存——虎踞橋

【識港網訊】連續的陰雨天氣結束後,這兩天韶關南雄市終於迎來了燦爛的陽光。陽光下,該市珠璣鎮中站村300多畝油菜花爭相開放,形成了一片金黃色的花海。一條彎曲的古道,蜿蜒在花海間——這就是南粵古驛道梅關古道精華段的一小段。該路段全長4.2公里,貫穿中站村。去年底,古驛道修復完成後,村民便在古道兩旁種上了油菜花。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遊客來賞花拍照,成為了南雄鄉村旅遊的網紅新地標。

2017年,南雄梅關古驛道保護與利用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梅關古道景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8年,珠璣古巷·梅關古道被評為中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珠璣文化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

  大力修復古驛道本體

南雄梅關古驛道是廣東省重點打造的8處古驛道示範段之一,去年來,南雄市立足生態和人文旅遊資源優勢,著力加強對梅關古道、烏逕古道等南粵古驛道的保護和活化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旅遊發展有機結合,助推鄉村文化、生態、產業等振興發展。

自啟動古驛道修復工作以來,南雄市成立了南粵古驛道沿線村史編纂委員會,已完成古驛道沿線16個村村史編纂,並編製了《南粵雄關與古道保護規劃》《珠璣古巷·梅關古道景區總體規劃》等文件,明確了文物本體、文物保護範圍,以及保護和利用等方面的要求,為古驛道保護與活化利用提供了科學指導。

去年,該市投入4269萬元完成了梅關古道精華段24公里、烏逕古道重點線路25公里、古道連接線4公里共53公里的修復工程。投入1385萬對梅關古道本體進行修繕,加固古道旁山體、溝壁和路基,修復關樓和殘損的歷史遺存等。投入300萬對烏逕古道沿線的新田古村落文物進行保護搶救,對積慶堂、衍慶堂、西窗書房等文物點進行了修繕。

左邊是國道,右邊是高速,古驛道橫亙其中

  加快沿線美麗鄉村建設

2016下半年,中站村正式啟動新農村建設,先後完成了村居改造、公園建設、文體廣場等項目,改善了基礎條件,也刷新了村莊顏值。「我們村漂亮了,住得舒服了,來的遊客也多了。」徐大爺帶著孩子在花海間玩耍,自豪地說。

「我們通過不同的節點打造,在梅關核心區、中站核心區,我們是以古道兩邊建築修復為主;在靈潭到珠璣古巷我們以農業休閑為主。將古道文化和沿線村莊文化,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當中去。」南雄市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泉洲說。

據了解,南雄市以沿線新農村建設為抓手,統籌財政和社會資金2億元,大力推進古驛道周邊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按照仿古嶺南建築風格,該市採用青灰色及白色牆面、紅色漏花式窗戶及灰色屋面瓦,實施古驛道沿線鎮街民房環境整治及外立面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外立面改造建築總面積9萬平方米,建成污水管網291.44公里,完成生活垃圾整治178處,新建公園2個、廣場12個、農業休閑觀光道路19.6公里。古驛道沿線新農村示範區內的23個省定貧困村,均已完成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規劃等工作。

  推動古道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古驛道的修復,帶來了人氣,也帶來了財氣。中站村村民因勢利導發展起了民宿和農家樂,逐漸吃上了「旅遊飯」。在村裡經營了9年農家樂的徐道君說,去年以來,遊客比往年翻了好幾番,「現在一年的營業額大概能達到100-120萬。」

「今年我們規劃了200畝稻田養蝦,以農戶+合作社+集體的形式,增加旅遊收入,帶動貧困戶的增收。」中站村黨支部書記徐學廣介紹。

依古道而建的珠璣鎮梅嶺村面貌也是煥然一新,成了名副其實的旅遊村,「現在已經有40多戶人家經營民宿,每年每戶有十幾萬元收入。」梅嶺村黨支部書記江樹奇說。

近年來,南雄市充分挖掘古驛道沿線的遷徙文化、紅色文化、廣府文化、古道文化、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傳統民間藝術文化,開展公益徒步活動、傳統服飾文化節、文化旅遊節等「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系列活動,精心推出多條古驛道特色旅遊線路,備受遊客追捧。「古道經濟」效益凸顯,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新引擎。2018年,珠璣古巷和梅關古道景區共接待遊客21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61億元。

「依託古驛道為主軸線,我們將全域旅遊民宿業的發展融入進去,讓我們的遊客進到美麗鄉村當中,能感受到我們的鄉風文明,能感受到我們這條古道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南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劉先輝說。

原文鏈接:http://www.hkcd.com/content/2019-03/12/content_1127909.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