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敦促歐盟各成員國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以及其他七名京港官員實施制裁。在決議案中,歐洲議會稱「香港人權狀況每況愈下」,並稱「將與香港市民同在,共同爭取自由和民主」,還張狂地敦促中方廢除《香港國安法》,甚至煽動抵制北京冬奧會。該議案自然是受到中國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國際正義輿論的嚴厲批評,稍有點國際政治常識的人就可以看出,這又是歐洲反華政客玩弄政治概念的把戲,根本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那麼,歐洲議會為什麼要如此無病呻吟呢?個中原因須詳加考察。
歐洲議會早在歐共體時代,就作為類似兩院制「下議院」的立法機關存在。1979年以來,它就成為歐洲共同體及後來的歐盟中唯一由直接選舉議員而組成的機構。其最初的職能,是觀察各成員國人權狀況。歐盟改制後,為了充分體現多元性,歐洲議會在議席上採取較為平均的比例代表制投票方式,各個小國均能獲得一定議席,以期避免大國直接操控、獨大。這樣,小國的聲音在議會上便能放大,但也給一些受大國勢力操控的政團以及較為激進的政團極大的操作空間。
隨著2020年初英國正式脫歐,歐洲分離主義思潮不斷抬頭。在現屆的歐洲議會政黨議席中,右翼至極右的「認同與民主黨」「歐洲保守改革黨」等一些提倡成員國脫離歐盟管治以及本民族優先理念的政黨均佔據了相當的席位。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自2020年7月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歐洲議會上一個名為「Volt」的極右翼政黨,就發起所謂「Atlas」運動,煽動流亡亂港分子在境外成立「香港流亡政府」,目前,該運動已聚集兩萬餘眾,在歐洲具有一定影響力。由此看來,這些歐洲議員的成色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在歐盟決策層面上,自2021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卸任後,其宣導的中歐協定在歐洲議會遭到了空前的阻力,至今仍未通過。歐洲議會上的一些國際反華勢力,以所謂「維護歐洲利益」為幌子,不斷以人權抹黑為能事,借國內的香港、西藏、新疆、台灣等議題,利用民粹主義不斷煽動歐洲反華情緒,造成惡劣影響。同時,他們還邀請羅冠聰、許智峰等亂港分子,參與所謂論壇及旁聽會議等活動,不斷讓亂港分子刷存在感,妄圖製造國際影響。
這些政治操弄的根源,一方面除了歐洲自身受疫情處置不當、經濟低迷等原因而深陷民粹主義泥潭的影響外,還受到來自美國的引誘。自拜登政府上台以後,全面改善與歐洲的關係,拉攏歐洲加入美國的反華政治聯盟中。美國妄圖在全世界範圍內圍堵中國,這已經使歐盟內部在對中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是繼續跟隨美國附庸於新的「馬歇爾計畫」之下、還是在意見紛繁的歐盟內部謀求達成一致意見進行自主外交,從而展現一個「統一的歐洲」。這是目前歐盟在「後默克爾時代」面臨的兩難選擇。因此,在這些內外因素的交織下,議會政治的失序促成了由於直選而更易為政治勢力操控的歐洲議會上演一幕幕毫無意義的反華鬧劇,而作為「上議院」的歐盟理事會則保持相對穩健,儘量不觸及這些敏感且無意義的議題。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可以看出,歐洲議會的種種拙劣表演,無非是在歐洲民粹主義及美國反華政策的綜合作用下所泛起的政治漣漪,是這些政治博弈下的副產品,根本不具備任何實質性意義,這些人也決不會像歐洲議會所宣稱的「與香港市民同在」。歐洲議會的種種無病呻吟,只能令人看到,一個失序的歐洲正在削減其自身的向心力。
本網評論員 熊貓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