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修讀設計的那些年,老師曾因某封面上的文案詞,告誡我說:「這細字根本不是給人閱讀的,只是裝飾!你身為設計師,設計出給人閱讀的書是你的責任!」
前一篇文章提過(〈包膠書很難賣得好!書籍設計師拆解吸塑包裝的迷思!〉),作為書籍設計師,我們不能只專注於創作而忽視出版業界相關人士的意見,應盡可能仔細地了解每個範疇的考慮。
設計師是一種專業,我們對於「完美」比較偏執、比較堅持、比較霸道。因此,我們有時候的確會出現一些盲點。其中一種通病是——「細字迷思」。
Small is Beautiful?
自問自己不太有這種「細字病」,心裡並沒有「Small is Beautiful」的美學原則。但坊間似乎有部分設計師心中潛藏着這種「細字迷思」。不論做書、做海報、做包裝,他們都覺得字細細的放才好看。
我不是說「細字」一定不可行,我想說的是「分眾」,需要清楚知道自己所設計的產品的target audience,假如設計品是給年輕人看的,字體細一點當然沒有問題。
大家看看日本設計雜誌《+81》,它的內文字永遠是5pt、6pt,讀者依然覺得沒有問題,依然覺得可讀,而且好看。因為他們的目標讀者是設計師、是年輕人,很大程度上這批讀者不只閱讀文字,而是更想看到繁花似錦的版面設計與圖像,因此這樣的設計是很合適的。
設計師的同理心
相反,若我們做的書的目標讀者是中老年人,則內文字體便不能太細了。我們真的要有「同理心」,體諒上年紀讀者的需要和習慣。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歷史、文化題材的設計案子,這類書有很多年紀較大的讀者閱讀,設計師在選擇字型尺寸大小時,更要顧及這批主要讀者的閱讀需求。假如字體太小,或者字的線條太幼,他們讀起來是很費勁的。
我曾經設計過一本書,作者是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而對該書題材感興趣的讀者,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書中內文字的尺寸,是我認為正常舒適的9.3pt。可是,當書出版後,作者和出版社市場部同事不約而同的向我反映,內文字體偏細,老人閱讀起來有點困難。
所以說,設計師每做一本書都是一次經驗的累積,從中學習需要改善的地方,使下次做書時與不同人溝通得更好,做得更圓滿。
或許有設計人認為,用細字比較好看,比較decent,比較elegant,我想說,這只是迷思,這是給設計不夠水準的低手開脫的理由。我們是設計師,是給讀者服務的,做出來的書不為被人閱讀,只為漂亮,怎樣也說不過去。不是說「大」就好,或「細」就好,重點是要了解受眾的需要,設計出適合的尺寸給適合的人去讀。
我相信,設計是需要學習,也是能學習的。書籍設計師更需要了解各層面的限制與需求,再以美學概念包裝,製作出user-friendly的耐閱商品。因此,我們更加要抱有同理心,理解作者與讀者的心情,體諒同業者的處境。
_____________
小編語:下面兩張照片,將兩本橫排書和兩本直排書放在一起,你們能看出字形、字距的差別嗎?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3/01/0101111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