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曾因新冠疫情去年兩度延期的第三十一屆香港書展今日終於開鑼。適逢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加上國民教育已成為香港教育制度的主旋律,香港的教育界、學生及公眾也渴望增進國情知識,以至今屆書展勁吹「愛國風」,多間出版社紛紛推出多款講述中共黨史、闡述大灣區商機和生活百態,以及神州大地美態的書籍如雨後春筍,令香港市民對國家有更深入認識。有書商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隨着港人的愛國情懷不斷提升,相信與國家相關的書籍大有市場。
今年書展今日開幕,並於昨日安排傳媒預覽,愛國、國情書籍成為今屆的主流,多間書商在顯著位置展示相關書籍。其中,三聯書店及中華書局在書展現場分別將講述中共黨史的新書放在攤位的當眼位置。今年的書展亦有不少實用性高的愛國書籍。
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黎耀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特別向讀者介紹以香港角度討論大灣區發展空間和所帶來挑戰的《拼灣區》,全方位分析灣區機遇,成為港人闖灣區的「天書」。
教界都講國教 師生需要睇
黎耀強承認,國情及中國政治書籍一向不是最暢銷的書籍,但2019年的修例風波反映社會有需要加強國民教育,加深國情認識,令該類書籍大有市場,「這類書過往主要是機構大量購買,但現時教育界都講國民教育,老師及學生有需要睇,這些書會有一定市場。」
香港中和出版社編輯經理張俊峰亦同意國情與文史類書籍有一群固定捧場客。他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不少讀者都希望對國家有更深入的了解,故每年出版社均會推出這類型書籍,今年的數量與以往數年大致相若,相信仍可吸引喜愛閱讀這類型書籍的讀者。
張俊峰介紹說,今年的重點新書《60萬米高空看中國》以磅礴的圖片和簡約的文字,透過衛星科技見證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和發展,相當吸睛。同時,《梁啟超小傳》是中國歷史人物叢書系列的其中一本,讓大眾了解這位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和政治領域重要人物的精要讀本,相信會有一定吸引力。
他表示,對出版社而言,推出書籍最主要困難在於捉摸讀者的口味,原本預計書籍可吸引不少讀者閱讀,可是市場的接受程度卻未如預期,相反以為部分書籍反應未必理想,但最終卻深受讀者歡迎,但出版社仍會繼續出版國情類及其他種類的書籍,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境外書商靠夥伴續參展
境外書商今年雖然因為疫情下的控關措施而難以親身參與書展,惟他們已透過其駐港辦事處或合作夥伴繼續參展,所以今年的書展仍然有不少內地書商出版的書籍,他們除了同樣有黨史和國家領導人相關的書籍外,亦有內地醫護的抗疫故事及改革開放研究等更多元化的國情相關書種。
近年的書展每年都能吸引約100萬人次入場,其中約十分之一為旅客,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被問及今年的入場人數預測時直言,未有訂下目標,惟多個書商仍對今年書展的銷情有信心,商務印書館市場營銷總監吳小燕表示,書展最大客源仍然是本地人,相信疫情下市民不能出外旅行或有更多人入場,「2019年一屆的銷情受示威影響,希望今年的銷情達到2017年及2018年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