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這裏將成未來聚焦點
2021-07-02 14:50
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獨特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金融、生態環保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

過去,一提到灣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聞名全球的三大灣區,即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

這三大灣區,是全球灣區經濟發展的典範,無論是紐約的曼哈頓華爾街、三藩市享譽世界的矽谷,還是東京的“一都三縣”,它們都以開放性、創新性、宜居性和國際化為重要特徵,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路,發揮著引領創新、聚集輻射的功能。它們都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根據這份綱要,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從2008年起開始推動規劃建設,到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灣區經濟”,到2017年寫入政府報告,到現在的規劃綱要正式出臺,終於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擁有愈加堅實的後盾,迎來更高效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全面到來

作為後起之秀,粵港澳大灣區的實力,早已不容小覷。

以2017年數據為依據,粵港澳大灣區的GDP規模達1.34萬億美元,已超三藩市,與東京灣區相當,接近了紐約的水準;經濟增速為7.9%,居世界四大灣區之首。它進出口的貿易額大約是東京的三倍以上,而更甚的是它區域港口的集裝箱的吞吐量則是全球三大灣區總量的四倍以上。

而隨著規劃綱要的正式出臺,粵港澳未來的發展藍圖也愈發清晰。

1、“9+2”城市,合力打造灣區世界級城市群

香港,主要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澳門,主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廣州,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深圳,主要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

東莞,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資訊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

城市群分工明確,優勢互補。而目前港珠澳大橋即將全線貫通,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時間日漸臨近,粵港澳之間的距離在被進一步拉近,未來為大灣區帶來的集群發展效應將更加顯著。

2、四大目標,灣區內實現高效流動

實現人員的自由流動,實現資金的自由流動,實現商品的自由流動,實現資訊自由的安全流動。

3、基建加碼、智造升級,灣區發展新機遇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優勢,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共同推進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粵澳新通道等區域重點建設。

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準

落實內地與香港、澳門CEPA及其系列協議。推動擴大內地與港澳企業相互投資。鼓勵港澳人員赴粵投資及創業就業。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優化跨區域合作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國際化/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

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充分發揮大灣區不同城市產業優勢,推進產業協同發展,完善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

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推進區域旅遊發展,支持澳門打造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共建健康灣區,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機制,建設綠色低碳灣區。

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

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獨特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金融、生態環保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

支持重大合作平臺建設

推進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東莞松山湖等重大粵港澳合作平臺開發建設。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合作平臺建設。

這裏的人口數量不足國家總人數的百分之五,但是卻能創造出總值的百分之十三。目前,灣區各個城市也都已經出臺了吸引人口的利好政策,包含了住房、教育及戶籍政策等,有人預測認為,在未來五之十年間,大灣區九個城市的人口將會迎來“爆炸式”的增加,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人口過億的灣區。

而2017年中國有117家企業進入到了全球五百強之中,其中有17家的總部就坐落在“粵港澳”之中,這意味著每十家五百強之中,至少會有一家選擇在這裏進行發展。

未來我們可以預見,無論是在科技的創造方面、還是製造以及消費等方面,都將會擁有其他灣區所無法相比的巨大優勢。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