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習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強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深圳遵循的是一條“E(工程)—T(技術)—S(科學)”的發展路徑。如今社會正處於“S”階段,不僅要吸引人才,更要培養人才,這就要從教育上開始改變。樊建平表示,發力源頭創新,是深圳先進院一直以來的原則和使命。
發力源頭創新
攻克“卡脖子”技術
今年5月8日,經工信部批復,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落戶深圳。據悉,該中心由深圳先進院等牽頭組建,是目前醫療器械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深圳先進院副院長鄭海榮擔任創新中心主任。
據悉,此前由鄭海榮團隊研發的我國首臺3T磁共振成像系統,已實現規模化生產應用,打破了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長期國際壟斷。
醫療器械創新中心是深圳先進院探索從0到1突破的一個縮影。據悉,僅2019年,便有多項重量級成果出自深圳先進院,包括成功制備新型模擬人類自閉癥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以定量公式揭示生物遷徙進化策略;自主研發的超薄芯片臨時鍵合膠材料替代美國進口等。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先進院合作孵化企業近千家,專利申請總量達9152件,累計輸出人才1.3萬。
樊建平說,這是深圳先進院作為科研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
2006年2月,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友好協商,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誕生。如今,深圳先進院已成為深圳新型科研機構的代表,被稱為既不完全像大學、科研院所,又不完全像企業、事業單位的“四不像”科研機構。
據悉,高校和傳統機構大多實行學術PI制,強調自由探索,而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則實行中心制,強調團隊攻關。面對大型的戰略研究課題,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組織多個研究中心同時攻關,形成學科交叉、集成創新的優勢。
籌建中科院深理工
厚植“人才森林”
2006年3月,樊建平等人從北京飛到深圳,準備籌建先進院。剛放下行李,他忍不住感嘆“這裏的人氣很旺啊,招人應該容易”。
“先進院就好比一個花園,人才就像種子,資金和管理加起來也不如種子的作用重要。如果種子就是灌木種子,怎麽長得成參天大樹呢?”在樊建平的理念中,深圳先進院要打造的是一片人才“森林”,找到“好種子”尤為重要。
從最初的5人團隊發展到現在,深圳先進院人員規模已達4069人,其中“海歸”超700名,博士後在站人數達627人,中科院體系排名第一。2019年又新引入全職院士2人,“傑青”3人。
2018年11月,中科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辦學協議,依托深圳先進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2019年10月,中科院深理工獲批納入廣東省高校設置規劃,正式開始籌建。
據悉,中科院深理工選址光明科學城,預計今年內動工建設,將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首場招聘會便吸引了近百名學者教授,未來還將與深圳先進院共同探索人員雙聘、研究生聯合培養、科研平臺共享起步等模式,逐步實現融合發展。
發展IBT交叉產業
深圳引領科技創新
在深圳先進院位於西麗的院區內,有一座象征IT(信息技術)與BT(生物技術)融合的雕塑,象征著多學科交叉。
樊建平說,過去人們比較重視機械和電子信息這類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損失,遠比汽車工業停擺大得多,人們對健康的關註程度也日益增高。“生命健康領域,會成為深圳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樊建平表示。
據悉,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277.98億元,同比增長10.08%。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未來,深圳要把‘IBT’交叉產業作為重點,抓住前沿產業領域的發展,吸引人才、優勢資源,在體制機制上尋求創新突破。下一階段,深圳依然能引領科技創新的發展。”樊建平說。
在具體的體制機制突破方面,樊建平舉例說,可以為科研機構立法,授予科研機構足夠的自主權,讓困擾科研機構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成果收益分配方面的問題迎刃而解。同時,還可以為新型大學立法,深圳嘗試通過社會和政府力量共同建設國際化大學,在吸引國際一流大師的同時也解決中國留學生回國培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