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交易所(00388)昨刊發有關縮短股票現貨市場結算周期的討論文件,計劃把市場從現行「T+2」(交易日後兩個營業日結算)過渡至「T+1」,並邀請業界於9月1日前提交意見,惟預期需數年才能正式轉向「T+1」。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強調:「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進則退。」事實上,結算周期作為股票現貨市場交易的重要基礎,全球主要市場正積極於此方面發展。
香港股市是全球最活躍的股票現貨市場之一,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數目超過2600家,現貨市場的日均成交額達到2402億元。港交所指出,自1992年起實施「T+2」結算制度以來,香港市場吸引了區內及全球投資者的廣泛參與。
然而,近年印度、美國及美洲地區多個市場改為實行「T+1」結算周期,即結算(證券和款項交收)將於交易後一個營業日進行,而澳洲、歐洲經濟區、英國及瑞士等其他市場也在積極研究推行類似轉變。預計未來兩年內,按交易價值計,全球股票88%的交易將採用「T+1」或「T+0」結算周期。
縮交收日 增資本效率
從風險管理角度看,港交所認為,「T+1」能夠降低市場未交收股份的風險,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穩定性。其餘益處還包括:提升結算參與者和市場中介機構的資本效率,以及與其他國際市場的協調,從而提高全球資本流動的效率和連貫性。
不過,「T+1」亦面臨潛在挑戰。港交所指出,首先,實行T+1結算周期將縮短結算過程操作窗口,交易後流程將需要在更緊湊的時限內完成。考慮到時區差異,對國際投資者而言,撇除歐洲及美洲的非營業時間,香港的「T+1」環境實際上相當於採用「T+0」時間表。因此,公司必須具備「T+1」結算前的隔夜處理交易的能力。此外,市場參與者的營運模式需要作出改變,包括檢視其現行業務流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以及推進自動化轉型,也可開展效率評估及運用科技簡化交易後工作流程。
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向《大公報》表示,輝立已有處理美國市場的先行經驗,對於其他機構,縮短結算周期帶來的潛在困難或來自結算系統升級,以及交易確認與資金處理的時間緊迫,未能習慣容易出現操作錯誤或延遲。
從投資者角度觀察,港交所文件認為,「T+1」令散戶投資者受到的影響將微乎其微,因買盤資金多為預繳,而執行賣盤,銷售所得款項可提前一個營業日支付予投資者,為正面因素。
議員:憂增加業界成本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認為,總體而言,市場不會對轉向「T+1」有太大阻力,關鍵在於是否會對業界產生成本負擔,希望考慮推行新結算周期時盡量使用現有系統,並在未來進行市場測試或人手安排方面控制支出。他續稱,會繼續同業界保持溝通。
建議推行T+1細節
涵蓋現貨市場的二級交易
•股票(例子包括普通股、優先股、港股通標的)
•交易所買賣產品(ETP,包括不同資產類別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和槓桿及反向產品)
•結構性產品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在聯交所交易並在中央結算系統結算的債務證券
•股票期權行使後的股票實物交收
不包括現貨市場的一級交易
•首次公開招股(IPO)
•ETP首次增設和贖回
•結構性產品發行和到期
不包括透過香港買賣的內地A股
資料來源:港交所討論文件
港交所14年前優化T+2
香港現貨市場目前採用T+2結算周期,即交易於成交日後的兩個營業日完成結算。自1992年起,香港結算便透過中央結算系統管理這套結算流程。
在2011年之前,證券交易雖在T+2日完成結算,但相關款項結算則延至T+3日上午。為提升效率並降低結算風險,港交所於2011年7月實施改革,在中央結算系統中推行「T+2日完成款項交收」安排。此項優化確保證券與款項的交收均在T+2日完成,使整個結算流程更加高效且安全。
專家言論
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
•已有處理美國市場的先行經驗
•結算系統需要全面升級
•交易確認與資金處理的時間緊迫,未能習慣容易出現操作錯誤或延遲
立法會議員李惟宏
•市場對轉向「T+1」料有正面反應
•關鍵在於是否會對業界產生成本負擔
T+1好處與挑戰
好處
•降低市場風險
•提升資本效率
•與其他國際市場的協調
挑戰
•營運時長縮短
•營運模式改變
資料來源:港交所討論文件
主要市場結算情況

稀宇傳申請港IPO 目標年內掛牌

內地科技企業加快來港步伐,「AI六小虎」之一的稀宇科技(MiniMax)據傳已秘密申請赴港上市,目標年內掛牌。消息指出,稀宇科技完成最近一輪融資後,估值達到約40億美元,相當於314億港元,並已向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遞交上市申請材料。
稀宇科技成立於2022年初,研發有一系列多模態通用大模型,包括MiniMax M1、Hailuo-02、Speech-02和Music-01,能理解、生成並整合包括文本、音頻、圖像、視頻和音樂在內的多種模態。發展至今業務遍及200多個國家及地區,個人用戶逾1.57億名,並為超過5萬名企業客戶及開發者提供服務。
稀宇科技並非唯一遞表港股的「AI六小虎」企業。專注於認知智能大模型的創新企業智譜亦考慮轉道香港上市,料集資約3億美元(約23.55億港元)。消息人士透露,智譜已聘請銀行協助上市籌備工作,但仍未確認最終上市地。
另外,阿里巴巴(09988)及騰訊(00700)均有投資稀宇科技和智譜。
LME香港倉庫首批金屬進倉

港交所(00388)旗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港核准的倉庫,在周二(15日)起正式營運。LME表示,有近7000噸認可品牌的金屬相繼入庫,為香港發展成為全球金屬樞紐的重要一步。香港不僅服務於整個地區,也為市場參與者提供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通道。
首批金屬正式在LME倉庫進行倉單交易,涉及5975噸銅、396噸鎳、25噸錫及100噸鋅。LME倉庫營運商GKE Metal Logistics投資發展部總經理梁金源透露,由GKE與華潤物流營運的倉庫,一共存放了約數千噸銅,亦存放了錫和鎳,首批LME倉單分別由十多個中國國企、民企持有,亦有外國著名交易商參與。據了解,GKE與華潤一直有計劃擴建現時位於西九龍潤發碼頭的倉庫,已啟動相關準備工作,目前正待政府部門審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