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汤唯是一个特型演员。这意味着,她不是像李雪健、宋康昊那样,演什么像什么,她必须找到合适的角色才能大放异彩,譬如《色·戒》里的王佳芝、《分手的决心》里的瑞莱,那是至情至性的人物,是用感官之爱抗拒工具理性、任情一生在悬崖和刀尖上起舞。若说汤唯适合演蛇蝎美人并不准确,她最适合演的是看似蛇蝎却向往纯粹之爱的人,是一个情爱与人生上的理想主义者与极致体验者。电影中的汤唯,是奔向爱欲的伊卡洛斯,她用自己的献身呈现某种极致之爱。
除了李安,能发挥汤唯特长的导演很少。《大明风华》做了一次反面示范,《北京遇上西雅图》是一个庸俗化版本,毕赣捕捉到了汤唯的神韵,但她在那里扮演的总归是男人的梦、一个被凝视而缺乏主体性的存在,你可以说她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很美,但相比起《色·戒》里的王佳芝,万绮雯的层次感明显欠缺许多。至于《黄金时代》,我眼里更适合演绎萧红的是郝蕾,而汤唯在演一个不像自己的人,仍会显得隔阂。
文艺片导演爱汤唯,可蛇蝎美人与文艺女神都只是表面,李安看得通透,汤唯最适合演的,是具有巨大反差感的角色,是你看到一个正确的人陷入到不正确的事,她仿佛陷入感官与激情的风暴,但内心始终有一根桅杆不会被强风吹断。正如同《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沉湎于浪漫主义但绝不下流,爱欲和道德感的撕扯,对于一切冠冕堂皇之事的冒犯,才是汤唯作为演员最擅长的性感。于是不难明白,拍出《小姐》《蝙蝠》(又名《蝙蝠:血色情欲》)的朴赞郁,要为汤唯量身定制一部戏。在《分手的决心》里,汤唯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1
在韩国影坛,朴赞郁是跟奉俊昊齐名的类型片大师,也是和林权泽、李沧东、洪常秀等作者型导演一样,让韩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名字。和李沧东具有士大夫气息的诗电影不同,朴赞郁更像是一个电影导演里的嬉皮士、坏小孩,是跟金基德一样在班上调皮捣蛋的人物,玩世不恭、色情禁忌、电影中流露出cult片的元素,但一层层剥开来,又能看到他对至纯至真之人的倾慕,在这荒谬的世界,他赞美坦荡与真心,越过道德与国界的藩篱,他总是试图呈现人性的本来面目——那被压抑又真实的存在。但朴赞郁也暴露出明显的短板。他的电影刻意感难以抹去,在呈现人生的况味、人物的生存状态下,朴赞郁作品的戏剧性、设计感容易喧宾夺主,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奇情氛围。他是一位聪明的匠人、大胆的玩家,至于他的电影能抵达多远,不妨由时间见证。
但无论如何,《分手的决心》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这是朴赞郁继《蝙蝠》于2009年在戛纳拿下评审团奖后,时隔十三年,再次斩获戛纳荣誉,获得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英国《卫报》记者感慨,汤唯在其中演技惊人,而朴赞郁毫不吝惜对于汤唯的赞美:“作为演员,汤唯身上有一种很大胆的特质,她能表达的东西似乎没有限制,但同时你也很难读懂她,她就像一潭深渊,一口深井,我不想形容为神秘,但她的确有这样的深度,让人深感好奇。对一名演员来说,这相当罕见。”
这是一部用黑色、禁忌元素包裹的爱情电影,擅长于制造色情、眩晕、惊悚质感的朴赞郁,这一次显得分外克制,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很安静,一点也不显山露水。”电影的剧情看似俗套:警官爱上了身为嫌疑人的女人,在连续两起案件中,汤唯饰演的瑞莱都面对杀夫嫌疑,朴海日饰演的警官负责追查真相,被迫在爱欲和职业道德、家庭伦理之间做出选择。在这部电影中,你能找到朴赞郁的迷影元素和他对汤唯前作的呼应。
《分手的决心》受到了大卫·里恩执导电影《相见恨晚》(1945)的影响,也关乎瑞典著名侦探小说Martin Beck系列、郑熏姬演唱的老歌《迷雾》和金洙容的作品《雾津》(1967)。汤唯在本片中饰演的杀夫嫌疑人,同样能让我想起《晚秋》中她饰演的弑夫假释的女犯。“隐藏在迷雾中的杀戮者”成为了汤唯的银幕人设,沉静婉转,心智聪慧,在父权森林中化作一头变色的雾豹,从李安到朴赞郁都很喜欢捕捉汤唯身上的暧昧性。
2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色·戒》,李安是充分懂得东方性感的人,那种欲说还休的分寸,撩拨到指尖又收回来的压抑,空间的压抑、服饰的压抑、政治和信仰的压抑,旗袍在汤唯的身上成了最匹配的武器,而死亡与革命成了情欲场上的狐步舞,李安深知,爱欲和死亡是一体两面,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深渊的沉迷导致人追求灵肉快感——那是确认自己活着的时刻,是生命力的彰显与日常生活的微小革命。易先生与王佳芝的信仰、身份悬殊构成他们的禁忌,死亡的危险反使爱欲在野火中燃烧。一种不正确的冲动、一种飞蛾扑火的欲念,人类总是不可救药走向自毁的生物。
但朴赞郁玩的是另一种戏法。他用蛇蝎美人的幌子诱你入场,却让你看到一段浪漫而纯粹的不伦之爱。影片中并没有多少露骨的床戏,二人的关系也并未刻意情色化,朴赞郁尽量使叙事克制、婉约,就连男主角的气质也被塑造得内敛、闷骚,更接近普通人一些。警官与杀夫女,这是身份上的标签,退去标签,其实他们的喜欢很日常,瑞莱收集的乌鸦黑羽、海俊需要的眼药水、海俊给瑞莱贴心做饭、给她的手擦上护手霜,还有凌晨偷跑出去发的信息、海俊知道真相后做出的决定……是这一个个细节堆积,让观众不忍苛责这段关系。这本质上是一部成年人爱情电影,诚如导演所说,它是拍给“那些体验过失去某人或不得不放手的人,也为了那些了解微妙浪漫关系和难以定义的情感经验的人”。
如今,汤唯在电影中诠释最不可得的爱,从《色·戒》里跨越意识形态分野、无法被道德定义的爱欲深渊,到《分手的决心》里承受身份、婚姻与司法三重阻隔的禁忌之爱,瑞莱是注定要死的,她必须用死来完成一场爱的仪式,某种意义上,她是将人生作为一种官能体验去经营,一个祭祀给某种极致体验的中介,而她就是祭品,但她需要找到足够配得上她牺牲的人,这个判断的凭证就是爱。
3
从《色·戒》到《分手的决心》,汤唯身处的都是“最不可得的爱情”。易先生是汪伪政权的官员,王佳芝是爱国女大学生,二人身处不同阵营,王佳芝色诱易先生的本意,正是暗杀他。所以,当王佳芝在过程中喜欢上易先生,她反而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感情,天然的对立关系,让易先生与王佳芝的爱情不可能完满。《分手的决心》里,一个是调查命案的警察,一个是具有谋杀嫌疑的女人,审问、监视、追查的过程也在一步步考验自己内心的底线。朴赞郁与百年前的张爱玲殊途同归,都试图描绘一种“最不可得的爱情”,尽管那爱情常被其他词汇混淆,比如色欲、禁忌、挑衅,但底子里仍是在探讨“爱的可能性”。
但爱一定是正确的吗?非道德性的,或者说因色情、物质、禁忌而起的关系,是否就不能转变为爱?对于爱的崇高化倾向,折射的是一种对于纯洁性与优越性的向往,无形中窄化了爱的内涵。无论是《色·戒》还是《分手的决心》,我们既看到其中物质和色欲的成分,也不妨大大方方承认爱的存在。成年人的爱情,既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也有柴米油盐姜茶醋,更有算计、妥协、物质、嫉妒和月夜下的冷暖自知。
王佳芝并非蛇蝎心肠,她如山如海,骨子里是那份不确定之下的确定。《分手的决心》里的瑞莱与王佳芝身份迥异,但又可以视作王佳芝生命在另一个时空的延续。在《性差异的伦理学》中,露西·伊利格瑞写道:“对于痛苦的分离,默默地确认,但我会以拒绝毁灭的方式应答,为了我自身也为了他者,肉身就是最亲密的感知,肉身躲避任何牺牲的替代品,躲避话语的收编,躲避对上帝的服从。”汤唯在《分手的决心》里向观众传递了一个信念,一如她在《色·戒》中所做的那样——必须用感觉来确认自我的生活,肉身不再是工具,而是和思想一样重要的知觉。而我唯有把自己抛入激流,在生活的复杂情境中,在那个无限趋近于真的时刻,确认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