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青山人不負 未來當可期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09-09 12:23
吉水村以黨建引領“生態+扶貧”和大力發展主導產業、變“輸血”為“造血”的指導意見,有力推動吉水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紮實開展。經過近5年的不懈努力,吉水村逐步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識港網訊】

幫扶之初,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初漢率隊到吉水村調研,提出打造生態示範村。
山鄉巨變

根據市委統一部署,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對口幫扶陸豐市八萬鎮吉水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初漢高度重視對口幫扶工作,及時成立局對口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派出多名業務骨幹全脫產駐村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他多次率隊前往吉水村現場解決實際問題,並提出以黨建引領“生態+扶貧”和大力發展主導產業、變“輸血”為“造血”的指導意見,有力推動吉水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紮實開展。

經過近5年的不懈努力,吉水村逐步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吉水村位於陸豐市八萬鎮南部,下轄10個自然村,總人口778戶4180人,有貧困戶118戶480人,2016年被列為省定貧困村,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對口幫扶。據駐村工作隊長陳輝傑介紹,吉水村地處陸豐北部山區,是革命老區,過去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絕大部分村道及村民活動廣場沒有硬底化,主要交通道路也年久失修,雨天時泥濘不堪。村裏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留下來的村民多是老幼病殘,生活普遍困難,貧困發生率超過一成,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經過這幾年的對口幫扶開發,吉水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5400元增長至2019年的15919元,增長近3倍,村集體年經濟收入近30萬元,實現了貧困戶、貧困村“兩個百分百”脫貧出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為發展吉水村的主導產業,駐村扶貧工作隊按照“示範帶動、長短結合、因戶施策”的思路,確定了以種植中藥材牛大力為主導產業,以蔬菜基地開發、陸基集裝箱式養魚為輔助產業,有效提高了吉水村集體和貧困戶的經濟收入,為吉水村的長遠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除了落實必要的政策兜底保障,要實現長遠脫貧,最重要還是發展主導產業。”陳輝傑隊長說,“要想方設法培養長期的自主造血功能。”

註重科學論證

早在2016年,工作隊駐村伊始就深入調研吉水村產業發展課題。當得知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牽頭聯合省中藥研究所、省本草藥業集團,計劃在全省老區建設兩個中藥材種植示範點,並正在對河源、汕尾市多個鄉鎮開展土壤、氣候、環境考察調研的信息後,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主動聯系老促會,成功爭取到在吉水村建設中藥材牛大力種植示範基地的機會。

“我們了解到牛大力市場需求廣闊,而吉水村的自然條件特點是山多坡緩,土壤肥沃、類型較多,氣候溫暖光照充足,水資源充沛,沒有任何工業汙染,非常適合種植牛大力。”駐村工作隊的上一任隊長許茂煜回顧說,“還有一個有利因素是吉水村一直以來有出產野生的牛大力,當地人有食用牛大力的傳統習慣,懂得牛大力的食用藥用價值。”

吉水村牛大力種植項目分兩期實施。第一期於2016年在吉水村白江自然村建設80畝種植示範基地,該基地投入約100萬元,資金主要來自對口幫扶單位、省老區建設基金會、陸豐市八萬鎮夯牛種養專業合作社,土地則由村民提供,省中藥研究所負責技術支持,廣東本草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保底收購。第二期是投入310萬元在吉水村10個自然村推廣種植351畝,在陸河縣山區異地種植500畝,吉水村有勞力貧困戶組建合作社來統籌管理,夯牛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保底收購。項目運營采用“企業+科研單位+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收益分配模式有普惠性分配和多勞多得分配兩種,普惠性分配給有勞力貧困戶每年帶來約1800元分紅收入,多勞多得分配則給參與種植的貧困戶帶來人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

全國扶貧狀元、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陳開枝同誌年近八旬,仍多次來到吉水村調研牛大力種植示範項目,當他上山看到滿山的牛大力植株長勢喜人,他興奮地說:“吉水村的牛大力示範基地建設非常順利,現在已經擴種至近1000畝,甚至還示範帶動了其他村鎮,為當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你們做得很棒!”

註重長遠發展

駐村工作隊考慮到單純依靠牛大力種植業,存在產品單一、市場利潤空間較窄的問題,為實現長期脫貧致富,就需要進一步發展壯大該產業,從單一種植轉變為多元產品開發,打造牛大力全產業鏈條。在工作隊的協助支持下,夯牛合作社建成了牛大力體驗展示館,將以展示館為綜合載體,形成集育苗、種植、加工、展示、體驗和銷售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產業鏈。

從產業的長遠發展考慮,工作隊協助夯牛合作社尋求專業的品牌策劃。目前各種網絡新媒體方興未艾,傳統的線下推廣銷售已經不能滿足效率要求,需要委托專業第三方,進行產品安全檢測認證和品牌策劃、包裝及推廣,利用媒體矩陣、直播平臺開展綜合營銷,朝著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的方向發展。經遴選,初步擬定與“食安中國5G平臺”合作,謀劃吉水村牛大力產業的長遠發展。

註重黨建引領

駐村工作隊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緊扣黨建工作,註重基層黨組織建設,在黨建引領之下,吉水村黨總支部形成了一個團結有戰鬥力的班子,支部組織活動有聲有色。創設了吉水村榕樹頭黨群議事會,黨群議事會成員由村兩委幹部、鎮駐村領導、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駐村工作隊代表等構成,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村中大事,有效處理各種村務事項。2019年,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決定開發利用村委門口長期撂荒的百畝耕地,發展產業扶持全村貧困戶。

由於涉及怎麽開發、誰來開發,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們意見紛紜。駐村工作隊通過協助村委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推選了老黨員、種養專業戶黃永淑負責把撂荒耕地開發成蔬菜基地,順利把分散在四個自然村幾十戶農戶的撂荒土地,流轉集中起來綜合利用。駐村工作隊從省扶貧資金中投入30萬元建設蔬菜基地,按照年收益10%來分紅給全體貧困戶。

工作隊還統籌省扶貧資金60萬元到陸基集裝箱式水產養殖項目,按照8%的年收益分紅給貧困戶。投入扶貧資金需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表決順利通過和項目順利實施也是得益於吉水村黨建工作抓得實,幹部和村民上下一條心。

吉水村黨總支書記徐榮貴說:“我們吉水村,多虧有他們幾個帶頭搞產業的老黨員,有能力、能擔當,懂技術、懂市場,我對吉水村產業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註重生態保護

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部門,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在整個對口幫扶工作中貫穿了“生態+”的理念。從對口幫扶工作伊始,劉初漢就殷切叮囑駐村工作隊員:一定要在幫扶過程中突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這篇文章,既要打造金山銀山,更要留住綠水青山。

帶著領導的囑托,扶貧工作隊邀請了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為吉水村編制了生態村建設規劃,科學指導整個幫扶工作,在發展幫扶產業時,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如發展牛大力種植產業,在開展產業可行性論證過程中,不僅進行了經濟可行性論證,而且開展了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評估種植業發展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提出了明確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方法和措施。在牛大力產業的下一步多元產品開發規劃中,也是結合了釀酒、養魚、生態休閑旅遊農業,體現了生態循環理念。在百畝蔬菜基地項目建設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專業種植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優勢,蔬菜基地能消化利用養殖產業生的有機肥,而蔬菜基地生產的玉米等農產品,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可以直接加工成養殖場所需飼料,既形成生態產業鏈條,又有效化解市場波動帶來的困擾。至於陸基集裝箱式養魚,本身就是一個環境友好型項目,能提升產品品質,同時還具有節地、節水、節能和減少藥物使用、減少汙水排放的優點,而且養魚基地緊靠蔬菜基地,少量的養魚汙水經處理後可作為蔬菜基地的肥料。

擴大生產行穩致遠

今年8月,吉水村的蔬菜基地剛收完一季玉米,正將播種下一輪作物,同時還將納入更多剛剛復耕的撂荒地,擴大生產規模。

旁邊的陸基集裝箱式養魚基地投放的第一批魚苗,現在已生長到四指寬七八兩重,預計今年9月份就可以捕撈產出。按照既定規劃,養魚基地將啟動第二期建設,從原來的20個養魚箱擴建到40個,生產能力翻倍。

白江自然村牛大力種植基地剛剛滿了4年的種植期,馬上將批量開挖出產。“我們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已經把廣告做到深圳機荷高速和水官高速上去了,也做到騰訊網站上去了,很多人打電話來要買產品。”夯牛合作社負責人周流運說,“我們不要急一時,我們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走,多元開發,謀劃和打造拳頭產品,行穩致遠,絕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