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由香港話劇團、演戲家族聯合製作的音樂劇《四川好人》,將於今年12月23日至2020年1月3日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上演。
《四川好人》改編自德國戲劇巨匠布萊希特創作於1942年的同名經典劇作,道出人性道德與現實生存之間的矛盾。事實上布萊希特早在1927年就草擬了一個關於該戲的故事大綱,那時它還不叫《四川好人》,而是稱《範尼·克雷思或妓女的唯一朋友》。
戲劇採用「神仙下凡」的中國神話故事模式,講述三個神仙來到道德敗壞、貧窮的四川找尋好人,可惜放眼所見盡是欺詐與饑餓,心灰意冷之際遇上僅存的好人——妓女沈德。可惜在炎涼世態中,好人難有容身之所。為求自保,沈德不惜徘徊正邪之間,掀起連番道德人性大控訴。
為了讓沈德體面地生存,三位神仙送給她一千銀元。沈德用這筆錢開了一家煙店,想通過經營煙店來幫助更多的人,然而不久她就因四處行善而瀕於破產。為拯救煙店,善良的沈德決定女扮男裝,以冷酷無情的表兄崔達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並通過殘酷剝削工人,把煙店變成了財源滾滾的煙廠。
最後,當神仙們審訊「崔達」 、追問「好人」沈德的下落時,她終於不得不脫下男裝,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殘忍的事實:社會已是如此墮落,好人根本無法再生存下去。
布萊希特喜歡將角色的善與惡一併展現,讓觀眾自行判斷對與錯。他的劇作反映社會的陰暗面,又不失對人性的美好盼望,至今仍然被世界各地的劇團搬演。
而一位德國劇作家為何會在作品中加入「四川」元素?事實上,早在17世紀的德國巴洛克小說中,就有關於中國四川的描述。曾經來華傳教的意大利耶穌會士馬丁·馬蒂尼於1654年在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地用拉丁文出版了他記述中國明末清初戰事的《韃靼戰記》。小說家克裡斯蒂安·哈格冬借鑒該書的素材,在想像、虛構的基礎上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埃關》,又名《偉大的蒙古人》。書中有一位「四川女王」,而「四川」也就隨著該「四川女王」最初進入德國知識分子的意識中。
《四川好人》由音樂劇頂尖拍檔高世章、岑偉宗及彭鎮南聯手打造,於2003 年首演五場,全部爆滿,並於香港舞台劇獎橫掃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等六大獎項,其後劇作於2004年和2011 年兩度重演。
闊別八年,香港話劇團與演戲家族聯合製作及演出,以嶄新元素復排這齣經典音樂劇。已故音樂大師黃霑曾這樣盛讚《四川好人》:「這才是音樂劇……只有《四川好人》探驪得珠!」感興趣的觀眾,不妨去現場體驗這部音樂劇的精妙之處。
演出信息
音樂劇《四川好人》
時間: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1月3日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12月28日為「香港腎科學會」慈善專場 ,門票不設公開發售
12月29日為「通達專場」,設有粵語口述影像
門票現於快達票公開發售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