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第35屆香港書展昨日開鑼,連同第7屆運動消閒博覽以及第4屆零食世界,將一連七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今年香港書展以「飲食文化·未來生活」為主題。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在昨日舉行的開幕酒會上致辭時表示,香港書展歷時35年發展,是助力香港打造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一大盛事。首日書展現場已現排隊人龍,有市民排了40分鐘才入到會場,認為今年書展氣氛好。有書商表示,首日客流較去年多,期望今年生意額有一成增長。
昨天上午10點,書展正式開鑼,數百名書迷化身百米飛人衝入會場,爭先搶購心頭好。每年都搶佔頭位的杜先生表示,凌晨已到場等候,預算1000元購書,希望第一時間購得喜歡的作家親筆簽名的書籍。時至下午,會展外幾個出入口仍見人龍,需要工作人員及警員協助分流入場。
書商對銷情感樂觀
開幕酒會於下午舉行。政務司司長卓永興出席開幕酒會時形容自己作為一名書迷,書籍如師如友,陪伴成長,增進知識,陶冶性情,啟發思想。雖然現今已是數碼年代,他依然喜愛實體書。卓永興表示,香港書展自1990年起舉辦,今年已踏入第35年。悠長歷史加上豐富的內容,香港書展早已成為香港市民的年度盛事。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表示,香港書展憑藉業界及市民的支持,現時已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文化盛事,肩負推廣閱讀及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使命。他提到香港書展、運動消閒博覽及零食世界,三個展覽同期舉行,吸引超過770家參展商,是匯聚閱讀、運動、消閒與美食元素的平台,是老少皆宜的夏日盛事。
書展首日,不少參展書商攤位都集結了大批讀者,不少本地人文類書籍銷量直升,讀者更關注跟自己生活有關的書籍,以及名人著作。比如在天地圖書攤位,擺放了大量蔡瀾著作,吸引了不少蔡瀾的書迷選購,購買蔡瀾生前出版最後一本著作《活過》的讀者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很欣賞蔡瀾的人生態度,覺得他灑脫,想買他的書以作紀念。
中華書局行政人事部市場拓展部總監文麗玲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去年書展有近百萬人入場,對今年的銷情感樂觀。文麗玲曾到中國台灣、馬來西亞及法國等地參加書展,她認為各地皆有各地特色,但香港的書展最能吸引不同國籍、文化的人,「首日我們已看到不少海外及內地的遊客來看書,但其他地方的書展一般都是本地人參與的活動,這是香港作為國際中心的優勢。」
帶動香港閱讀風氣
書展上,一連串文化活動和講座陸續舉行,不少名作家和嘉賓,也都發表了自己對於香港書展的體會。
在昨晚的《不說不可能──從廣州街童到機場主席》講座中,作為貿發局前主席兼總裁的蘇澤光與嘉賓們分享了多段職場中的動人故事。在香港書展35周年之際,作為城中一大文化盛事,蘇澤光表示,「香港書展是一個奇跡。我期待香港書展能再做100年,很多人都認為香港沒有文化,後生仔不看書。但在香港書展,很多人都會來買書、看書,香港書展不僅是賣書,更帶動了全香港的閱讀風氣。」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張淑芬還在講座上憶述書展的由來:「七八月剛好是暑假,歐洲放假,商人們也不會來香港。所以當時的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蘇澤光就說,這兩個月不如做點和消費有關的展。放暑假很適合給學生們看書、買書、吃東西。」
昨日舉行的第五屆「香港出版雙年獎」頒獎禮,「出版大獎」得主Pen So談及香港書展時提出建議:「外國很多書展,例如波隆那兒童書展,都有『Profile Reviews』,即編輯與新作者面談,直接尋找出版機會。香港書展可以參考此做法,促進本地與海外出版社的合作。」
逾40家內地出版社參展

今次香港書展40多家內地出版單位組成的參展團攜近2萬冊精品圖書參展,從政治理論思想著作、重大國家出版工程到珍貴抗戰史料,從應景的飲食文化寶典到前沿的科幻漫畫IP,再加上川劇變臉、長嘴壺茶藝的現場演繹,這場文化盛宴兼具思想深度與煙火氣。
走進內地展區,彷彿穿越一場文明之旅──四川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紋樣與活字印刷字盤交相輝映,「文明之脈·出版之光」的設計主題在這裏變得可觸可感。
展區內,習近平總書記著作及相關學習讀物的繁體版、簡體版、英文版立體陳列,從全景展現治國理政方略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四卷),到蘊含早期實踐哲思的《之江新語》,從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精髓的《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到擘畫全球互聯互通的《習近平談「一帶一路」》,這些承載時代命題的經典之作如燈塔矗立。它們既是解碼當代中國發展邏輯的權威讀本,更傳遞着堅定道路自信與共榮天下的天下情懷,讓讀者在書卷中感受到引領時代前行的強大思想力量。
《復興文庫》《儒藏》《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等重大出版工程成果厚重陳列,隨手翻開一頁,盡顯中國出版的深厚積澱與原創實力。「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重磅獎項的獲獎圖書集體亮相,如同一串閃耀的文化勳章,標註着內地出版的高峰品質。
特設抗戰勝利80周年專區
特別設立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區,通過《靠山》《陷京三月記》等兼具史料價值與文學感染力的作品,帶讀者重回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飲食文化展區「墨香飯香」交織,《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解碼「吃的哲學」,《故宮貢茶圖典》則以珍貴圖像講述皇家茶宴的雅韻。原創漫畫展區活力四射,「劉慈欣科幻漫畫」開啟星際漫遊,「哪吒」混天綾舞動,「長安三萬里」盛唐風華再現,配合豐富文創,將數字時代出版的創新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約120平方米的四川主題展區,以「巴蜀文脈潤香江,川港書韻共流長」為主題,成為展場焦點。四川10年出版成果在這裏「立體綻放」──既有主題類、少兒類出版物,也有數字融合產品,並巧妙融入蜀綉、竹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
川港「熊貓文化」聯合推廣戰略合作簽約、《蘇東坡美學漫步》新書首發、「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叢書分享會接連舉辦,為川港文化交流注入澎湃新動力。
「香港書展無法被取代」
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
今年書展上有許多優秀的新書面市,無論是大型出版社推出的重點書籍,還是初出道作家的處女作,都值得讀者細細選讀。
香港三聯書店總經理葉佩珠:
近年書展的客群變得更平均,內地讀者的比例明顯上升,成為展場內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還觀察到現在的讀者買書更有目標,不再是以前那種比較盲目的消費。書本的價格和重量都是他們考慮的因素,會精挑細選才帶走。
作家王威廉:
香港書展有着很強的吸引力,書展現場人山人海,我會被讀者的熱情所打動,能夠感受到人們對於以書籍為核心的這種文化抱以認同、崇敬和嚮往,這是非常好的。香港書展很多元,話語很豐富,而這或許也是其他地方無法取代香港書展的原因。
《達利書店》膺「香港出版雙年獎」大獎

第五屆「香港出版雙年獎」(下稱「雙年獎」)頒獎典禮昨日舉行。今屆「雙年獎」共收到102間合資格本地出版社提交的421本中文參選作品,較第四屆345本增長超過20%。其中,38間出版社是首次提交作品參選。今年「出版大獎」,由PEN SO ARTLAB出版的《達利書店》奪得,是「雙年獎」自創立以來,首次有圖文書獲獎。
昨日頒獎典禮共頒發96個獎項。香港特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香港出版雙年獎」項目籌委會主席李家駒,署理文創產業專員曹黎淑霞以及評審等出席並為獲獎出版社頒獎。
羅淑佩致辭表示,「早前簡介《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時曾提到,希望推動年輕一代培養書香氣息,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如此一來,相關產業與商業領域也能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她續指,未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積極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推廣閱讀文化,以配合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策略。「香港出版雙年獎」由香港出版學會主辦,文創產業發展處為主要贊助機構。
今屆「出版大獎」由PEN SO ARTLAB出版的《達利書店》奪得。該書講述百年後實體書店沒落,店長不向現實低頭的故事。回望創作過程,Pen So坦言壓力不小。「因為是資助計劃,需要在半年內做完一本完成度很高的書,加上幾乎是我一個人負責創作、設計、出版、推廣,很多時候都要兼顧所有細節。」但也正是這種「一人包辦」的經歷,讓他對出版流程有了全面的掌握,並開始思考是否能進一步協助其他創作者出版作品。
昨天是香港書展對公眾開放的第一天,Pen So觀察到本地閱讀風貌正在發生變化。「以前大家買書都很即興,走過看到就買。現在的讀者不一樣,會慢慢挑、慢慢選,好像在買精品,書變得更有收藏價值。」
今屆參選作品中的「香港題材」遍及各類別,讓讀者能透過不同類型的書籍深入了解香港。
今屆「得獎作品巡禮」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舉行,並將參加大會專為內地市場而設的數碼廣告宣傳活動。大會希望藉此將「雙年獎」的品牌及得獎作品推廣至香港以外的市場之餘,更可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緊密的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