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江憶記:本港曾有九座的士
作者:過來人   來源:大公報    2019-05-29 11:29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曾經出現過一種可以搭載九名乘客之的士,因只能運送乘客由新界至市區之間,所以被視為新界的士前身。當時業界大多採用由英國生產的COMMER(譯名「金馬」)客貨車改裝而成,政府規定車窗對下的車身要漆上一條由黑白四方格仔組成的腰線,人們索性稱之為「階磚車」。
圖: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出現的九座位的士/作者供圖

【識港網訊】今天大家在香港市面上見到之的士,乘客數量都限制在四或五位,但其實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曾經出現過一種可以搭載九名乘客之的士,因只能運送乘客由新界至市區之間,所以被視為新界的士前身。

由於載客較多的關係,使用的車種也與坊間的士不同,而且當時仍是英國車主宰市場,因此業界大多採用由英國生產的COMMER(譯名「金馬」)客貨車改裝而成。這種的士的一大特點是政府規定車窗對下的車身要漆上一條由黑白四方格仔組成的腰線,人們索性稱之為「階磚車」。在車頭和車尾,都掛有一個半圓的綠色鐵牌,與現時的士使用的一樣,但上面的TAXI 4或5 SEATS字樣則改為TAXI 9 SEATS。如果有人仍然擁有的話,那是相當珍貴。

當時的「階磚車」不會在街上兜客,而是在站頭輪候,筆者還記得荃灣眾安街是「階磚車」的總站,來往地點包括深水埗青山道和油麻地佐敦道,收費每位六毫,其經營模式與今天的公共小巴非常類似,只是行駛路線和範圍及限制不同而已。

一九六七年有一段時間,巴士公司員工發起罷工,令港九新界所有巴士路線停駛,市民出入大感不便。在此情況下,很多可以載客的交通工具都不顧法例規限而充當巴士角色,當中自然包括「階磚車」,甚至連貨車也加入載客行列,大大解決了市民需要,港英政府對此亦「隻眼開隻眼閉」。皆因這些並非法定載客工具,車資方面無法管制,總之乘客與司機之間你情我願,即使收費比巴士貴一兩倍也不愁沒有人幫襯。

筆者的叔叔當時亦曾以貨車加入這個行列,在車斗上放多張櫈仔,從九龍到新界沿途有上有落,每位五毫,一天下來埋單計數都幾和味。行走開新界之九人的士,就打破地域界限,乘機去市區兜生意。當然,這樣的經營方式只是權宜之計,因為這些非法載客車經常在大街路口和巴士站、電車站等客,阻塞交通,不能長此下去。

到了一九六七年底,香港局面開始平穩下來,巴士亦陸續恢復行駛,港英政府有見及此,打算取締九座的士。不過因為這類車有一定吸引,香港市民亦有聲音要求不要取締,提議發牌管理。港英政府衡量過意見之後,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公布,會將小巴分成兩類:一類叫公共小型巴士,即係現在的小巴;另一類叫私家小型巴士。前者可以在街上兜客收費,最多可以載十四人,除了有限制的地方,其他地方都可以上落客;後者不可在街上兜客,通常用作學童巴士,或者私家巴士。

這個計劃當時曾有的士商會反對,不過立法會最後三讀通過,成為法例。自此,公共小型巴士就取代了九座的士角色,而九座的士亦從此在市面上絕跡。

原文鏈接: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0/2019/0529/295491.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