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廣東四合院音樂會傳承民樂文化
來源:大公報    2019-05-28 14:34
名伶阮兆輝及青年南音唱家梁凱莉演唱板眼、摸漁歌及南音等說唱項目,余少華及陳子晉領導的粵樂團演奏多首名曲如《雙星恨》及《孔雀開屏》,名伶阮兆輝、吳仟峰及新劍郎等演繹古腔經典曲目如《寶玉怨婚》及《西廂待月》等,為觀眾重現具傳統特色的民間藝術。

【識港網訊】「廣東四合院—大八音、說唱、廣東音樂及古腔粵曲」音樂會結合了上述四種廣東民間表演藝術,邀得高潤權帶領五人樂隊重現八音班全盛時期的演出,名伶阮兆輝及青年南音唱家梁凱莉演唱板眼、摸漁歌及南音等說唱項目,余少華及陳子晉領導的粵樂團演奏多首名曲如《雙星恨》及《孔雀開屏》,名伶阮兆輝、吳仟峰及新劍郎等演繹古腔經典曲目如《寶玉怨婚》及《西廂待月》等,為觀眾重現具傳統特色的民間藝術。

廣東音樂《禪院鐘聲》、《平湖秋月》,南音《客途秋恨》、《男燒衣》,港人都耳熟能詳,今屆中國戲曲節特別安排一個廣東民間表演藝術專場,除了邀請名伶與音樂家獻演這些作品之外,還有如今較少演出的古腔粵曲與大八音。

名伶新秀唱響粵樂古腔

大八音在民間一般稱為「鑼鼓櫃」,清朝咸豐四年粵劇被禁演期間,八音班用大、小嗩吶模仿平、子喉唱腔,以「奏」粵劇的方式代替粵劇演出;說唱包括南音、摸漁歌(木魚)、板眼及龍舟,為廣東地方歌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中南音及摸漁歌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以表露嶺南氣質為主;古腔粵曲則用中州韻演唱,現時粵劇演出幾乎全用廣府話演唱,當今能將古腔正確咬字並唱出韻味的伶人為數不多。藝以人傳,老藝術家逐漸離去,後繼人寥寥可數,須致力保育及傳承這些幾近失傳的珍貴藝術。

南音木魚凸顯嶺南氣質

音樂會節目包括大八音《錦帆開》、《一錠金》、《到春來》、《武昭關》;廣東音樂《和尚思妻》、《禪院鐘聲》、《平湖秋月》;說唱表演摸漁歌《中山狼傳》、南音《嘆五更》選段;古腔粵曲《漂母飯信》、《甘露寺訴情》等。

「廣東四合院─大八音、說唱、廣東音樂及古腔粵曲」音樂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合辦,將於六月二十五及二十六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香港大會堂劇院;七月四日至七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茶館劇場舉行。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及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發售。查詢節目詳情或票務優惠,請電二二六八七三二五或瀏覽網頁www.cof.gov.hk/2019/tc/guangdong.html。本節目設有講座及展覽,所有講座均於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二號會議室舉行,均免費入場。

2019年5月28日刊於大公報

原文鏈接: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7/2019/0528/295041.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