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984年,英國皇家海軍駐港的五艘新型巡邏艇孔雀級開始在香港服役,替代在1950年代建造的頓級巡邏艇,成為香港中隊的新成員。孔雀級是第一款專為香港需要度身訂做的戰艦,建造費由香港和英國各自負擔75%和25%。在香港中隊的艦員當中,近一半是香港人擔任,有部分更是1990年才入職,故此孔雀級與香港的關係相當密切。
孔雀級對比起之前的頓級巡邏艇,火力強大,性能先進,不單負責香港的防務和救援工作,亦成為皇家海軍在遠東的代表,執行外訪任務,與區內友好國家進行演習,展示皇家海軍在遠東的存在。
自《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英國對香港的防務政策有巨大轉變,港府起初急於縮減駐軍規模,大力擴充警隊,讓警察可盡快接替駐軍的工作,以便向中方游說,調低駐港的解放軍人數,同時亦可減省港府的軍費開支。在1987年英國國防部制定的駐軍撤退時間表,香港中隊慘被淪為「多餘的艦隊」,成為三軍之中最早被解散的駐港部隊。1988年,英國按計劃將兩艘孔雀級出售予愛爾蘭,餘下的三艘,也將在1991年終止在香港的服務。
可是,1988年港府改變決定,想繼續保留這支曾被認為是多餘的艦隊。當中的原因,是中方反對急速的撤軍計劃。另外,由於海上走私活動猖獗,「大飛」橫行,有少部分更是涉及內地瀆職的官員,新建的水警輪又不太爭氣,達不到原本的設計要求,故此讓孔雀級和香港中隊,有繼續留港的價值。
英國國防部對於港府「一時一樣」的反覆態度並不買賬。根據1987年英國和港府的軍費分擔協議,駐港軍費開支會以英佔35%和港佔65%攤分。雖然國防部不反對孔雀級繼續留在香港,但表明不會按軍費協議攤分開支,而是要求港府承擔起絕大部分巡邏艇留港的費用。港府認為國防部於理不合,雙方就巡邏艇的費用分擔問題,展開長達兩年的秘密談判,但問題毫無寸進,結果在最後一刻首相一錘定音,表示「英國離開時不會沒有巡邏艇」,英國就按軍費協議比例分擔巡邏艇駐港的費用,而餘下的三艘孔雀級,逗留至回歸前最後一刻,為皇家海軍執行光榮撤退的任務,寫下香港中隊最後一頁。
在香港服役期間,配合警方的反走私工作,是港府交付給香港中隊的最重要任務。另外,香港中隊也要發揮所有海軍都要擔當的角色:捍衛海域,展示主權。當年猖獗的走私活動,偶然也出現內地執法船隻進入香港水域的事件,令三艘巡邏艇的任務充滿挑戰。
陳志輝編著的《香港中隊1984-1997:英國海軍在香港的最後歲月》通過引用英國的最新解密檔案和訪問前海軍成員的經歷,向讀者簡介香港中隊在英國在港管治步入倒數時期的歷史,全書分為六章:
第一章「孔雀級的誕生」,簡介香港中隊的歷史、過去駐港的艦艇、設計孔雀級的背景和性能考慮,以及在建造時引起的爭議。
第二章「生不逢時政治轉變孔雀級撤走」,講述孔雀級在抵港後不久,英國就開始研究撤軍的時間表,這五艘巡邏艇很快就成為「多餘的艦隊」。此章會闡述港府和英國在1987年制定撤軍時間表時,孔雀級為何會被評估為多餘,要求它們「早走早着」。駐港海軍司令又如何盡力挽留,保留他的最後艦隊。海軍內部就如何處理「多餘的孔雀」的討論,以及1988年英國將兩艘孔雀級售予愛爾蘭的峰迴路轉過程。
第三章「港府重新挽留孔雀級」,講述港府為何改變初衷,要求孔雀級繼續留港的原因。港府與國防部的「新仇舊恨」如何令英國國防部堅拒分攤孔雀級留港的開支,並讓讀者了解港府和英國漫長的秘密談判過程,以及談判的死結如何由首相解開。
第四章「香港中隊的華籍海軍」,透過前海軍人員的訪談,介紹這批「最後海軍」的心路歷程,包括他們為何會當上海軍、在香港中隊的日常工作、執行外訪任務時的趣聞、做海軍時的難忘經歷,以及與英國艦員的互動等等。
第五章「孔雀級的工作」,繼續引用解密檔案,講述國防部和港府有關孔雀級日常工作的討論和分歧,例如香港中隊在執行反走私任務如遇到內地的執法船隻,港府要求海軍盡量避免與中方船隻衝突,但海軍有不同的意見。又例如處理南中國海的海盜問題時,海軍認為要更加進取,港府認為沒有必要。另外,國防部又十分介意香港中隊的行動過於高調,原因是這會增加港府在保留巡邏艇上的籌碼,令國防部在攤分軍費上處於不利。
第六章「最後倒數」,指出香港中隊在最後倒數的日子要處理的問題,這包括國防部討論如何處置回歸後的三艘巡邏艇、孔雀級最後轉售給菲律賓的原因和過程。為了應付香港的突發情況,執行光榮撤退,皇家海軍執行了自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部署行動——「海狼行動」。此章也會介紹港府和英國,在設計英國留港最後一刻場面的細節。
推薦閱讀
《香港中隊1984-1997:英國海軍在香港的最後歲月》
作者:陳志輝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