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期,深圳各大醫院裡多了不少香港朋友的身影,「北上求醫」正成為許多港人的新選擇。這一趨勢背後,是深港醫療協同發展邁出的實質性步伐。7月30日,深港中西醫跨境轉介合作在羅湖區正式啟動試點,標誌着兩地醫療資源整合進入新階段。
羅湖率先構建多方共建的跨境醫療協作機制
羅湖區政府、民建聯振興中醫藥小組與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聯合舉辦推進中西醫跨境轉介合作論壇,希瑪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與香港註冊中醫學會簽署了中西醫跨境轉介策略合作協議。該項目由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深圳希華愛康健醫院提供支持,羅湖成為首個試點區,致力於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優質、快捷的跨境醫療服務,推動中西醫跨境協作。
深圳希華愛康健醫院。
一個多方共建的合作平台正在形成。民建聯振興中醫藥工作小組、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及希華愛康健醫院將共同探索推進中西醫跨境轉介合作,促進兩地醫療共融發展。此次項目啟動,是羅湖區貫徹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推動深港醫療融合的重要實踐。
羅湖區以羅湖醫院集團跨境遠程門診為範例,推動中醫及西醫服務模式升級。成功引入希瑪眼科集團設立深圳希華愛康健醫院,設有多個貼近港人需求的專科,已吸引近萬名香港市民跨境就診。未來該平台將整合資源,促進粵港兩地中西醫資源高效流通,實現居民共享優質醫療的願景。
各界專家建言獻策 共繪灣區醫療協同路徑
論壇上,各界專家貢獻了深度見解,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指出,醫療服務作為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環,相關合作能更好發揮兩地資源和專業優勢,為市民提供更優質多元的醫療體驗。她期望羅湖作為「橋頭堡」,將跨境轉介模式複製至更多灣區城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論壇現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黃英豪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和中西文化交匯點,擁有完善的中醫規管制度、高水平科研團隊及國際接軌的醫療標準;內地則在中醫藥資源、臨床經驗和產業規模上優勢顯著。這種互補性為合作提供廣闊空間。他提出三點建議:設立以大灣區為支撐的國際中西醫結合醫療創新示範區;成立粵港澳中西醫結合醫療標準委員會;打造「前沿醫學+傳統醫學」創新集群,推行「灣區醫療通」計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建議:擴展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至更多灣區醫院;擴大醫療券在內地醫療機構的使用範圍並適時增加金額,便利符合資格的長者享受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在人才、知識共享、互相發展等方面,為轉介做了很好的前期鋪墊。廣東省中醫院將與香港中醫藥同仁深度合作,共同創建特色發展方案,在香港向世界展示特色的中西醫協作與循證醫學的標桿。
深港中西醫跨境轉介合作的啟動,不僅為兩地居民拓寬了優質醫療資源的獲取渠道,更是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健康事業協同發展的關鍵一步。展望未來,更順暢的跨境轉診機制將使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為大灣區居民健康福祉築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