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以身作則:公僕投票責任與香港管治新階段
作者:Nether   來源:識港網    2025-11-03 09:54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向全體公務員發出公開信,呼籲同事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並以選票選出大家認為合適的議員。此舉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除因涉及公務員政治參與的敏感議題外,更反映出特區政府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對公務員政治角色與責任的重新定位。

在香港的管治架構中,公務員一直被視為行政中立的專業群體,是政策的落實者,而非政治參與者。李家超今次的呼籲,表面上是一封勉勵信,實際上卻是一項政治訊號——政府希望公務員在「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基礎下,能夠更主動地支持、認同並維護現行政治秩序,並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制度的信心與對香港前途的承擔。

公務員投票应由「中立」走向「責任」。香港公務員長期奉行「政治中立」原則,避免公開表達政治立場,以確保施政的專業性與公信力。惟在當前政治環境下,「中立」並不等同「冷漠」。李家超在信中並無要求公務員支持任何特定候選人,而是強調履行「公民責任」。這一表述既尊重中立原則,同時亦提醒公務員——作為社會中堅,應當以積極、理性態度參與社會事務。公務員的投票行為具示範作用。當公務員能理性投票,依法履行選舉權利,便能向社會釋放清晰訊息:投票不僅是權利,更是一種責任。這有助提升公民對制度的認同,並推動選舉文化由冷淡走向理性參與。

公務員投票是信任的表達。每一次選舉,其意義不止於選出代表,更在於重建信任。香港經歷政治風浪,社會正從動盪中復元,完善選舉制度後,重塑制度信任與社會信心成為當務之急。李家超的信,是向公務員發出的信任邀請——希望他們以行動支持制度、以投票展現信心。對社會而言,公務員的踴躍投票不單是履行公民義務,更是一種象徵:象徵香港公務體系對「一國兩制」實踐的信任與堅定。投票的背後,是一種對法治、制度及城市前途的信任。公務員作為制度的守護者,其投票行動能在社會層面產生示範效應,帶動更多市民理性參與,進而鞏固社會對香港政治體制的信心。

公務員投票具有深化公民教育的示範效應。在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政治氣氛逐步回歸理性,社會焦點亦從對立轉向施政成效。如何建立負責任的選舉文化,成為當前一項重要課題。公務員的投票行為,本身就具教育意義。過去,部分市民對選舉態度冷淡,投票率時高時低。若公務員能以身作則,展現理性分析、認真選擇的態度,無疑能推動社會形成更成熟的公民參與文化。李家超的信,實際上亦具公民教育功能。透過行政體系的示範作用,由上而下傳遞出「投票是責任、參與是義務」的信息,逐步培養香港社會的制度自覺與政治理性。這種由政府引導、社會響應的公民教育模式,正是香港邁向良政善治的必要過程。

公務員投票能夠有效回應中立與責任可否並存的質疑。部分意見認為,行政長官呼籲公務員投票,或會影響「政治中立」原則。然而,若仔細分析,其實並不構成衝突。首先,信件內容並無政治傾向性語句,僅鼓勵公務員履行公民責任,並無要求支持任何候選人。其次,公務員與其他市民一樣,享有憲制保障的投票權,參與選舉是個人自由。若公務員長期保持政治冷感,反而可能令社會誤以為制度與民意脫節,削弱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信任基礎。政治信任的重建,並非單靠政策成效可達致,亦需要制度參與的實踐。當公務員作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以行動示範理性參與,便有助建立更穩固的政治信任。

公務員投票代表著新時代的治理文化。香港正踏入由「穩定」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不單要求政府有高效施政能力,亦需要社會形成共同承擔的政治文化。公務員以身作則參與選舉,正是這種文化轉變的象徵——體現了「公民責任」與「制度認同」的結合。投票行動本身,既是對制度的信任表達,亦是對城市未來的集體承諾。若這股文化能由公務員群體擴展至企業界、教育界以至普羅市民,香港的政治生態將更為成熟穩定。屆時,選舉將不僅是制度程序,更是社會共識與信任的體現。

李家超呼籲公務員積極投票,看似一項簡單行政倡議,實則蘊含深遠政治意義。它代表特區政府對「良政善治」的新理解——良政不止於政策有效,更在於制度穩固與民心凝聚。公務員是制度的執行者,也是制度信任的建設者。當他們以身作則參與選舉,不單履行公民責任,更為香港建立一套理性、務實、具責任感的政治參與文化。在新時代的香港,選票不單是政治選擇,更是信任與責任的象徵。公僕走在前,香港才能行得更穩、望得更遠。

本網評論員 Nether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