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入境處破獲了一個長期以虛假文書協助內地居民騙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高才通)入境許可的犯罪集團,18人被捕,涉案金額高達5500萬港元。這一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香港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也為香港的人才引入計畫敲響了警鐘。
香港自2022年12月推出高才通計畫以來,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高端人才,為香港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此次犯罪集團的出現,卻給這項充滿希望的計畫蒙上了一層陰影。
犯罪集團的作案手法令人咋舌。他們活躍於內地社交平臺,精准物色有意來港取得居民身份的人士,打著「無需長時間在港生活,亦能成功取得香港居民身份」的幌子,以高達250萬港元的價格提供「一條龍服務」。從偽造海外大學學歷、學生簽證、出入境印章,到提供虛假工作證明、製造本地虛假雇傭及薪酬記錄,其手段之惡劣、操作之精細,嚴重挑戰了香港人才引入制度的底線,也對香港的人才生態、社會資源配置以及管治威信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深究假高才現象背後的原因,一方面,兩地刑責的顯著差距使得部分仲介和申請人有機可乘。在香港,偽造學歷和簽證資料是嚴重的刑事罪,最高可監禁14 年;而在內地,偽造非國家文件最長刑期僅3年,甚至針對詐騙香港專才資格還有輕判民事罰款的案例。這種落差讓一些不法之徒心存僥倖,不惜鋌而走險。另一方面,申請審核機制或許存在一定的漏洞。儘管去年6月起已額外要求高才通及優秀人才計畫申請人提交指定協力廠商認證機構或頒授院校證明,但從此次案件來看,這些措施可能仍不足以完全堵塞紕漏,讓犯罪集團找到了可鑽的空子。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香港特區政府必須採取果斷措施。首先,在法律懲處方面,要向法庭爭取對此次犯事集團骨幹予以嚴懲,讓其他意圖效仿的不法分子望而卻步。同時,與內地部門積極商討,爭取提升內地對於此類跨境協助偽造資料行為的罰則,從源頭上遏制犯罪行為的發生。其次,全面審視和完善人才計畫的審核機制。加大對申請資料真實性的核查力度,不僅僅依賴於協力廠商認證機構或院校證明,還应引入更多先進的技術手段和人工覆核機制,對每一份申請進行深度審查。
除了打擊假「高才」,香港特區政府還需在提升管治与服务水平方面下功夫。隨著高才通計畫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才湧入香港,如何讓他們真正落地生根、發揮作用,是政府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對於來港人才面臨的諸如子女教育、住房、醫療等生活難題,政府應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務。
香港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勞動力高峰已過,要維持城市的發展動能,無論是高層人才、中層技工還是前線勞工,都需要適度向外引進。此次假高才事件雖然給香港帶來了挑戰,但也是一次審視和完善人才計畫及管治體系的契機。特區政府應以此為切入點,與中央緊密合作,持續完善簽證批註、入學收生等制度,不斷提升管治水平,防範各類未知亂象的發生。只有這樣,香港才能在全球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真正的優秀人才,實現全城的行穩致遠,開啟由治及興的新篇章。
本網評論員 one pie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