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亦菲沖天“宋”你一場視覺繁華
作者:晶报记者 张羽淳   來源:晶報    2022-06-17 14:02
一旦扮上古裝,那劉亦菲就真的是“仙氣繞體”,尤其當她在奔跑時的搖曳身姿,回眸間竟令人想起趙雅芝版“白娘子”的傳奇身影。要知道那可是“古典美人的天花板”。

【識港網訊】“天仙下凡 《夢華錄》逆天”,從微博日日占據熱搜榜到朋友圈人人催更,打開訂閱號,劉亦菲這個名字又一次占據了各大娛樂公號。

“天仙”再度下凡

《夢華錄》成了今年最大的爆款,豆瓣評分開分8.3,並在當日迅速漲至8.7分。雖然在已播出的18、19集出現了口碑翻車,但其火爆之勢仍不可阻擋。不僅劇情緊湊精彩,畫風質感和內在的宋風美學絕對堪稱視覺盛宴。而女演員們的顏值,從主演到配角,更是一個都不拉胯,任何一個女子一出場便是驚艷眾人。

本劇最大的看點,也是最大亮點、最讓人欲罷不能的,當然是劉亦菲的“天仙下凡”。

同為女性,每次一打開《夢華錄》,我都想反復說:劉亦菲真好看啊!

她的長相讓男女審美空前統一。從白秀珠、王語嫣,到小龍女、趙靈兒,十幾年來,劉亦菲“神仙姐姐”的形象深入人心。當她出現在現代戲的場景裏時並不覺得有多麽出挑,她的標簽最多就是“美女”。而一旦扮上古裝,那劉亦菲就真的是“仙氣繞體”,尤其當她在奔跑時的搖曳身姿,回眸間竟令人想起趙雅芝版“白娘子”的傳奇身影。要知道那可是“古典美人的天花板”。

說到“天仙”這個詞,我的思緒立刻回到2011年。當時我還在北京做實習記者,正逢劉亦菲的新電影要宣傳,我與同事對她做了專訪(右圖為本文作者與劉亦菲合影)。要知道,能夠對大明星完成一次專訪,這對一個實習生意味著什麽。

如今十年過去了,我仍清楚地記得當清雅俊美的劉亦菲坐到我面前,觸手可及般的距離讓我有種夢境照進現實的恍惚感。她不像其他藝人那樣擺出明星的架子,還要有助理、經紀人傍身,劉亦菲就是非常隨性地坐在那裏,仿佛就像鄰家姐姐一樣和你掏心交流。她當時湊到我耳邊,一點沒把我當外人似的自顧自說,“你知道嗎,我不喜歡別人叫我‘天仙’,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天仙。”

天仙不覺得自己是天仙,這倒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可我心想,劉亦菲啊劉亦菲,你不喜歡的,正是別人望塵莫及的。美人在骨不在皮,你骨子裏的仙氣是任你如何都揮之不去的。當年劉亦菲離我那麽近卻又那麽遠,我只感覺她仿佛完全不屬於這裏。我完全無法想象她坐地鐵、擠公交的模樣。她脫俗的氣質恰恰驗證了那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若即若離劉亦菲

《夢華錄》之前,劉亦菲最大的動作應該是主演了電影《花木蘭》,成為迪士尼首位華人公主;同時,劉亦菲還登上了《環球銀幕》的封面,這是繼1992年張曼玉之後,第二個以單人形象登上《環球銀幕》的華人影星,她在電影圈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在電視圈,她早年出演的《仙劍奇俠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都留名中國影史。

多年來,劉亦菲的營業操作仿佛如謎一般,她不像其他明星頻繁刷存在感,經常讓人覺得她“消失”了,但又會出其不意地出現,讓大家措手不及,《夢華錄》就是最好的例子。多少觀眾熬夜煲劇、日夜催更,只為看一眼趙盼兒的“美色”。

當然,說《夢華錄》的火全靠劉亦菲一個人撐有些絕對,畢竟還有陳曉這位“霸總”人設,讓兩個人(左上圖)的CP組合成了《夢華錄》的門面。雖然是古偶,劇情卻完全不狗血,情節緊湊,還有一種輕喜劇的既視感,讓人莫名其妙地看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

宋朝那些事兒

與很多只會談情說愛、最終落入俗套的劇相比,每看完一集《夢華錄》都會讓我收獲頗多。《夢華錄》將時代背景放到了清逸古雅的宋代,女主趙盼兒身為茶鋪老板娘,秀出的點茶茶藝把很多觀眾震住了。《夢華錄》在茶文化的傳承上不遺余力,貫穿整個劇集。每一集結尾,還會借劇集進行一次頗有意義的宋朝文化科普。整部劇展現了宋朝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風貌,讓我們在追劇的同時還能提升審美,進一步豐盈自己的內心。

說到宋代劇,就不得不說說前幾年的《知否》,也曾火得一塌糊塗。它同樣曾霸屏數月,二者皆以宋朝文化為背景,以女性勵誌為話題,力求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觀點也正反映了宋朝的女子是我國古代史上地位最高的。她們的生活圈子不再局限於閨房的琴棋書畫,她們也可以在球場上歡樂地打馬球,可以和家人一起去逛廟會,甚至可以參與朝政。而以女性獨立自強為背景的影視劇在近些年頗有市場,不再熱衷於以往“傻白甜”的女性角色,觀眾審美口味的轉變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心態、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所以像《知否》中盛明蘭有勇有謀、《夢華錄》中趙盼兒爽利仗義的人物形象都深受觀眾喜歡。不過,在展示女性獨立的立意上,《夢華錄》更勝一籌,三個平民女子勇闖東京,在逆境中開辟一片天地,自強、自信、自立,就算沒有男人,女人也一樣能撐起一片天。

小時候清宮劇看多了,《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後來是瑰麗繁盛的唐朝劇《狄仁傑》《妖貓傳》,宋朝劇能想到的就是《水滸傳》《大宋提刑官》,畫風樸素,色調灰暗,在視覺上總是比不過富麗堂皇的大唐。近兩年來,應是拜攝影技術升級所賜,宋朝劇的制作越發精良了。《知否》的播出,可謂宋朝劇中獨有的煙火氣息和生活美學的集中展現。而當下的《夢華錄》則令風雅、極簡、天然的宋代美學再次走進大眾視野、一幀一畫皆是“大片”。想必接下來的宋朝劇將成為新的“爆款制造機”——宋朝從不缺少好故事,但未必每一部都有天仙下凡。

责任编辑:lwh